【来源:虎嗅网】
“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AI原生创新栏目,这是本系列的第「03」篇文章。
当同行还在卷模型参数时,两个辍学生把50个开源AI模型“塞”进了一个画布——点几下鼠标、随手涂鸦,40毫秒内图像跃然眼前。
Krea,一家AI设计公司,在成立16个月后,年经常性收入(ARR)冲 到800万美元,收入翻了20倍,用户超2000万,成为入选硅谷最大加速器YC的项目中 “ARR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同时,Krea也入选了硅谷顶尖风投机构A16Z GenAI 100的榜单,该榜单收录了当下最有价值的100个AI应用。
资本市场也给了Krea更高的想象空间。根据公开资料,虎嗅测算了Krea的PS值,PS值通俗而言就是投资者愿意为每1元销售收入支付多少钱。PS值高意味着高市场预期。根据Krea的800万美元年收入和5亿美元的估值,其PS值为62.5倍,Midjourney的估值为100亿美元,2024年年收入为3亿美元,估值为33.3倍。
虎嗅与嘉和资本CEO袁子恒、UpHonest Capital投研团队交流,尝试拆解这家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并拿到5亿美金估值的AI设计公司,为何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以及如此大的想象空间?
· Krea如何在竞争云集的AI设计工具市场,快速冷启动,获得第一批核心用户?
· 又是如何实现在短期内收入翻20倍?
· 对Krea而言,竞争和挑战会在哪里?
简言之,Krea能够走通这个模式,得到资本认可,核心是平台战略、社区带来的用户粘性、数据飞轮以及创作者的分成机制。
Krea的创立:两个辍学生在集装箱中的创意
Krea的两位创始人,带有硅谷年轻创业者的特点——对AI的痴迷、辍学创业。
维克多·佩雷斯(Victor Perez)和迭戈·罗德里格斯(Diego Rodriguez)是本科同学,他们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攻读视听系统工程,而此前,佩雷斯曾是另类摇滚吉他手,罗德里格斯则拥有视觉艺术背景,这座“高迪之城”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品位。
但他们的思路是,如何让艺术与AI结合。
当人们还在用AI识别物体时,佩雷斯和罗德里格斯总想着能用AI生成什么。
彼时,上一波聚焦AI技术正在风靡全球,其在图像识别领域已经超过人类。
二人本科毕业时,恰逢2015年,OpenAI在那一年成立,作为非营利组织,探寻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
2017年,佩雷斯开始痴迷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这在2014年被提出的技术,使人工智能的生成成为可能,让AI从识别变为创造,“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杨立昆曾称生成式对抗网络是“机器学习20年来最酷的想法”。
研究生时期,两人都选择了康奈尔大学深造。不久后,佩雷斯在纽约向罗德里格斯分享了自己想做一款AI生图工具之后,两位90后一拍即合,辍学投身创业。
辍学之后,他们加入HF0,这是一个位于旧金山的创业孵化器,创业者会在此获得一个为期12周的封闭工作空间,他们会在集装箱里打磨产品,快速迭代,而HF0将根据其表现为其创业项目提供额度超过100万美元的投资。后来,他们创建了Geniverse,是当时全球首批AI生成平台之一,在此平台上整合多种AI模型以实现文生图与图生图功能,这是Krea的雏形。
为了加入HF0,佩雷斯录制了一段长达六七个小时的视频,详尽讲解了项目的每个环节。最后,这个项目成功入选,并在2022年获得了HF0数百万美元的初期投资,Krea应运而生。
此后,Krea.ai维持了每年一次融资的节奏,根据数据分析机构Crunchbase的记录,其融资历程为:
· 2022年,Krea获得了HF0的数百万美元投资;
· 2023年4月,Krea获得了旧金山风险投资机构Pebblebed和Abstract筹集了30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
· 2024年1月,Krea获得Andreessen Horowitz等机构的3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 2025年4月,Krea获得a16z、Bain Capital Ventures以及Abstract的4700万美元B轮融资。
AI设计的“Chatbot”,最懂设计师的AI画笔
一款AI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跑起来,并如Krea这样,短短几个月获得800万美元年收入,最关键的是做对第一步——快速启动产品,积累第一波用户,再通过不断推出热门应用,保持用户增长。
2022年下半年,Stable Diffusion开源了图像生成模型,大模型的文生图领域迎来了一波高潮。Krea正是在此时成立。
其早期定位专业创意人群,9月,Krea在Github上开源了一款Open-Prompts的数据集,集成了1000万张AI生成图像和2000万条对应提示词。
当那个时候,大部分AI设计工具都在死磕模型能力时,Krea可以说是抓住了当时AI设计工具的痛点——准确的提示词,迅速吸引了核心用户——设计师、艺术总监等专业群体。
Krea最初主要服务于个人设计师和小型团队,例如独立插画师、自由品牌顾问等。随着产品成熟,其开始向企业级拓展。
Krea成立之初,就没有选择自己做模型,而是选择做一个“模型超市”,通过前端产品的界面优化,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是Krea的突出优势。
不同的视频模型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例如人物特写、自然风光、动漫等,如果单独订阅不同的模型,开销巨大,相比之下,在一个平台里整合所有模型,就划算很多。
另外,一般做图像生成,需要先在Midjourney或者Flux上面生成图像,再做超分辨率处理,然后再生成视频。这就需要在不同工具之间来回切换。Krea省去了这个麻烦。
通过画笔描画涂写就能获得右边的图案 图片来自网络
Krea的产品注重用户体验,讲究实时反馈和实时编辑修改。Krea的产品理念是其成为了设计师的工具,而不是取代设计师,其强调,AI是画笔。使用Krea的产品,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非常懂设计的痛点。
Krea内置了多种模型,第三方模型有谷歌的Imagen 4、ChatGPT Image、Ideogram以及Runway Gen-4,同时,Krea.ai也有自己训练的模型,Krea1以及Flux Family。根据不同的需求调用不同的模型。
DeepSeek R1问世之后,Krea将其引入,发布了Krea Chat功能,这不仅降低了利用大模型改图的操作成本,还降低了用户生图、改图的使用门槛,可以通过简单描述,生成用户需要的图案,引入R1之后,Krea的用户数量增至600万。
2023年,Krea快速迭代产品,推出实时生图功能,这是Krea再次快速出圈的产品。一位Krea早期投资人表示,Krea推出的低延时实时生图功能,是其与其他AI设计工具拉开差距的关键。Krea的实时生图可以达到40毫秒左右的延时。这是一个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Krea还坚持自己部署模型,并对算力、模型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开发与优化。
6月10日,Krea还推出了其首款图像模型Krea 1。据Krea在社交平台X的介绍,该模型是其针对“AI风格感”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大多数人工智能模型存在纹理模糊、对比度过度的问题,生成的图像构图或风格也很单调。Krea 1能够确保生成高度逼真、清晰的纹理,提供丰富多样的风格,并且具备深厚的艺术知识,让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不再带有明显的AI痕迹。
2023年12月(即实时生图功能上线1个月后),Krea的网站流量达到了365万,增长191%,至2024年1月,网站流量再增22%,接近450万。
后来Krea又推出了多款热门应用,给自己带来了很大一波自然流量,用户了突破了2000万。例如Video Extend的视频生成功能,能够将真实场景和AI生成巧妙结合,在当时风靡一时。
虎嗅使用过几款AI设计生成产品,Krea的使用门槛是最低的,且生成效果准确,甚至还有一些可玩性。用户可以直接用笔刷在图片上修改,Krea可以根据这种修改实时生成用户想要的图片,这种工作方式有点像设计师改图。
业内人士如皮克斯、乐高、三星等企业的专业创意人员都已将Krea应用于专业制作流程,以实现情绪板绘制、角色原型设计、4K画质增强等。
另外Krea还提供了个性化训练的服务,用户可以上传素材,训练专属模型,这样能够让用户参与提高模型的质量,增加了用户粘性。
Krea的收费模式和目前的AI Agent产品的收费模式大同小异:
采取订阅制,主要分三档,先提供免费额度,吸引用户,之后进行分档付费:
· 基础计划,每月10美元,每月可获得 2000 计算单元,约可生成 1010 张 flux 图像、36000 张实时图像、180 张增强图像,包含商业许可;
· 专业计划,每月收费35美元,生成5048张flux图像、18万张实时图像、900张增强图像,包含商业许可;
· 最大计划,每月60美元,15142张Flux图像、540000张实时图像、2700张增强图像,包含商业许可。
Krea的订阅模式 图片来自Krea官网
平台生态策略,巧妙避开AI工具竞争
当用户增长足够时,Krea逐渐往平台模式转变,增加了“AI模型工作台”的属性。
生成式AI在设计领域尽管增长迅速,但也竞争激烈,巨头和独角兽公司都接连入场。
袁子恒告诉虎嗅,Krea走的是平台生态的模式,这是与很大部分AI设计公司单一工具属性较为不同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Krea与Midjourney或是Sora,可能更倾向于合作关系,“平台模式和设计工具属性的公司,可能在一开始看起来功能类似,但长久来看会出现很大不同。”
虎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如今市面上主要的AI设计工具,可以发现,Krea的特点很明显,开放多模态统一接口,而非依赖某种模型,可以同时支持图像、3D和视频生成。
比如,Seaart,则代表了AI图像设计领域的“东方力量”,不支持视频生成。其最初仅为解决内部美术人员使用Stable Diffusion的高门槛问题而开发,但后续逐渐成长为全民AI创作平台。这个用户定位与Krea不同。
Seaart于2023年5月上线,通过将Stable Diffusion的复杂功能进行包装,Seaart主打一个“易上手”。
为了达成“全民级 AI 内容创作平台”的定位,Seaart尝试满足低中高不同层级用户的需求:轻度用户可以体验AI美妆、AI滤镜、黏土风滤镜、吉卜力滤镜等简便功能;中度用户则可以通过Seaart进行模型训练和定制Lora;针对高阶用户,Seaart则在2024年3月上线了方便用户以可视化方式配置Stable Diffusion的UI界面ComfyUI,用户无需本地运行即可使用复杂工作流。
Leonardo,创立于2022年年底,2024年8月倍Canva收购,主要功能为AI生图、改图、扩图及3D素材生成等,依托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和自研Phoenix基础模型以实现其功能。该应用操作简便且拥有较高性价比,被称为“简版Stable Diffusion”。其自研的Phoenix基础模型在2024年6月推出。
社区属性和创作者分成模式卡准生态位
Krea的核心在于其社区带来的用户粘性、数据飞轮,以及其创作者的分成机制。
Krea的社区生态是其在市场上立足重要壁垒,这群高粘性的用户群体不仅是Krea的忠实用户,其生成的2000万余作品又形成数据飞轮,继续反哺Krea以及新老用户。
在Krea的收入结构中,企业客户收入占比45%,年费超50万美元。
Krea设计了一套创作者分成机制,如果用户作品入选,用户可获得分成,平台抽取5%-15%的佣金。这即增强了用户的使用热情和粘性,也有利于Krea的长期发展,Krea也可以根据用户生成的作品提升自己的模型能力,反过来再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为从大模型混战中发现行业机遇的公司,Krea的出现为设计从业者紧跟AI潮流提供了机会。投资方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的普通合伙人阿尼什·阿查里亚(Anish Acharya)所言,Krea“保持着顶尖AI研究的发展速度”,同时始终保持着直观易用的特性。d
贝恩资本创投普通合伙人阿里夫·希拉里(Aaref Hilaly)指出,Krea是保护创作者免受模型迭代混乱影响的关键层。“每个模型都在被后来者快速超越,”他认为,“对创作者而言,在所有模型之上搭建Krea这样的中间层极具价值。”
袁子恒与中外多位AI创业者交流,他发现Krea这类工具对中国创业者的启发是产品的战略。他告诉虎嗅,在他接触的很多华人创业者中,能够把产品演进路径想清楚的很少,但这些直接影响到盈利空间,所以,对于一款AI应用能走多远,商业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
不过他也发现国内有不少AI创作工具已经做得很好,尤其是面向出海的创业者,同样也是接入了多个视频模型。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欧美、日本消费者习惯,把用户增长做得很好。
Krea的挑战
AI应用的工具已经逐渐转向对垂直细分行业的重要理解中。Krea在繁杂的市场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并且以简明的产品理念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类似Krea的公司增多,或许AI行业的生态可以归于有序繁荣,而人类原有的工作生态可能会再次经历洗牌。
虎嗅与多位投资行业人士交流过Krea这类公司的发展挑战,其中大家都认同的是,而对于Krea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未来,UpHonest投研团队表示,如果有一个新进入者,其发布了一款爆品产品,快速抢夺新用户,就会吃掉Krea的蛋糕。而这样的例子也并非没有发生,例如Chat GPT在今年三月份推出的吉卜力风格图像生成功能,迅速风靡网络。因此,Krea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产品,用产品的快速迭代(product velocity)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毕竟,如果有一个从Midjourney出来创业的团队,依旧能够吸引很大一部分风投的目光,当选择更多时,用户是否还有理由继续用Krea?
袁子恒表示,Krea能走多远,同时也取决于被调用模型的收敛程度。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三个月内,Sora、Runway等这类模型只剩下一两家,那么“套壳”的意义就不大了。但这样的情况大概率不会发生,因为视频模型是国内外各大厂的主阵地,因此类似Krea这样的“套壳”工具,拼速度是有意义的。
(本文感谢嘉和资本CEO袁子恒、UpHonest投研团队的专业支持。)
#我们正在建立面向AI创新者的社群,可备注姓名+行业,添加微信:evanyifan3256,进行行业交流。#
文章标题:90后辍学生16个月收入翻20倍的秘密|AI原生100
文章链接:
阅读原文:90后辍学生16个月收入翻20倍的秘密|AI原生100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