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嘉陵桥渡,作者:郑渝川hiecy,题图来自:AI生成
7月7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就网传“老师因学生未报清北解散群聊”发布情况说明。
该校某班主任老师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7月5日,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志愿后,该老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
校方表示,已就此事召开教师会议,老师在会上作出了深刻检讨,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校方表示会进一步强调家校沟通纪律,要求老师强化考试招生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界面新闻网7月7日报道)
老师因学生未报清北解散群聊一事,在7月5、6日即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当时也有人质疑事件的真实性,毕竟用有关软件P图或者生成聊天记录的记录,并不是没有。
但事情也很快获得了证实。
这件事比较充分地说明,在高考志愿填报问题上,我们当然不能说高中学校、教师的利益,跟学生前途、利益存在对立性,但是两者至少是不完全重合,具有差异性。
清华、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名校,两校在各种评比中均已进入世界前20,有些榜单甚至将两校评入了世界前5。在相当数量的学科、专业中,两校在国内院校中的排名也呈领先优势。
但两校仍然有部分学科、专业,在评估、排名中落后于其他985院校,甚至个别学科、专业未能超出一些211院校。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同时落后于清北其他专业毕业生,以及其他一些院校的同类专业毕业生。
尽管如此,对于清华、北大的少数非优势学科、专业,却仍然是两校各自的校名领衔,所以分数并不低。
所以,对于一些盲目冲院校层次的考生、家长来说,在清华、北大的非优势专业,与其他985院校的优势专业面前进行选择,有时很难抵御前者的诱惑。考入清华、北大,对于很多考生、家长而言意味着光宗耀祖。
而对于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中小学教育成为当地唯一拿得出手的“名片”的地方来说,如果每年或者隔年有高中毕业生能考入清北,哪怕是不那么好的专业,都意味着具有重大诱惑的政绩。
各地对于高中、高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评比考核指标中,清北指标是压倒性的优势指标。甚至可以说“(一个)清北遮百丑”,哪怕某个教师所带班级,某个学校参加某届高考的上线总人数非常惨淡,但这其中如果有清北录取,就能瞬间扭转局面,学校的口碑在当地得以巩固或改善。这对于高中学校吸引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报考、入读具有重要意义,而能带出清北录取学生的班主任教师,也将获得巨大的声誉和现实利益。
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哪怕是清华、北大,一些非优势学科、专业的竞争力,相较于其优势学科、专业,相差比较明显。虽然清华、北大在内的985名校都有转专业的通道,但一来总量名额受限,二来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竞争筛选,可实现性并不是那么高。
相较而言,如果一些高考生,在分数勉强“够”清华、北大录取线,但大概率会被录取或调剂录取到非优势学科、专业的情况下,打破清北崇拜情结,选择其他985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对于个人发展无疑是更正确的选择。
然而,这就不符合一些地方、高中学校和班主任教师的利益。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学校以及班主任教师,也能够克制清北崇拜诱惑,真正从学生的前途发展出发,为上述分数类型的高考生提供正确、均衡、全面的利弊分析,鼓励、尊重考生和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报。
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学校以及班主任教师,更看重清北录取对于校方和教师自己所能创造的收益,甚至采取强逼、威胁、道德绑架等方式,贬损高考生的理智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嘉陵桥渡,作者:郑渝川hi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