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
A股IPO受理上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77家,同比增148家,增幅达510.3%(去年同期仅29家)。其中6月单月受理150家(占比84.75%),6月30日单日受理41家创高峰,北交所单日报送32家成为绝对主力。
记者多方了解来看,6月受理高峰并非“运动式受理”。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财报有效期,二是北交所辅导验收流程的差异。
据投行人士介绍,北交所出现6月受理高峰的原因,也与其验收流程差异有关。北交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辅导验收上的不同,各地证监局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完成后再履行辅导验收流程,从而导致申报时间向后延长。而沪深交易所的流程则基本上是先验收再申报,随后进行抽签,抽中者进行现场检查。
叠加沪深IPO政策趋紧,企业多选择北交所申报等原因,客观上带来了集中受理的现象。
券商保荐IPO受理格局生变,完成合并的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超越中信证券(22家)居首,中信建投(14家)、中金公司(10家)、华泰联合(9家)紧随其后,前5大券商保荐量合计占比45.25%,市场集中度居高不下。业内预计下半年券商投行业务将持续修复。
IPO受理激增5.1倍
从今年上半年拟上市板块分布看,北交所IPO受理企业数量居首,达115家,占比64.97%;科创板与创业板受理量均为21家,并列第二,各占11.86%;深证主板受理11家(6.21%),上证主板受理9家(5.08%)。
就在6月30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独角兽”、“小巨人”企业的IPO申请获得上交所科创板受理。上交所表示,在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不断推动建设更加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制度的吸引力、竞争力。今年以来,上交所已受理30单IPO申请,其中科创板企业超七成,有力促进了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6月是IPO受理集中爆发的月份,当月受理多达150家,占比84.75%。这其中,6月30日单日受理多达41家,其中北交所32家,科创板5家,深交所4家(主板与创业板各2家)。
非“运动式受理”
除上述提到原因外,投行人士何南野分析认为,IPO申报数量激增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北交所今年持续扩容,此前大幅撤回或观望中的企业,因沪深交易所政策趋紧且短期放松无望,而北交所近一两年活跃度高、市值效应和流动性较好,因此选择北交所上市企业增多。
另一方面,每年6月和12月是申报高峰期,IPO申报需报送的财务报表在截止日后6个月有效,若今年6月底前不申报,以2022年至2024年报表为报告期的招股书数据会失效,为避免申报计划拖延,企业也会扎堆冲击受理。
国泰海通合并后超中信证券
37家券商分羹上述IPO受理项目,完成合并的国泰海通保荐的IPO受理项目数量最多。今年上半年,国泰海通保荐26家,中信证券保荐22家,并没有大举超出的优势。
此外,中信建投保荐14家,中金公司保荐10家,保荐数量超过5家的券商还包括华泰联合(9家)、国联民生保荐(9家)、国金证券(8家)、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7家)、东吴证券(7家)、国信证券(6家)、国投证券(6家)、东方证券(6家)、开源证券(5家)、中泰证券(5家)。
保荐4家受理项目的券商是招商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保荐2家项目的券商是天风证券、华创证券、兴业证券、国海证券、西部证券、银河证券、平安证券。
13家券商仅有1家受理项目,分别是东兴证券、第一创业承销保荐、国元证券、财信证券、申港证券、光大证券、甬兴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东莞证券、国融证券、财通证券、西南证券、中德证券。
保荐受理项目集中度仍然居高不下,排名前5券商合计占比达45.25%。具体为国泰海通(14.53%)、中信证券(12.29%)、中信建投(7.82%)、中金公司(5.59%)、华泰联合(5.03%)。
220家港股IPO排队
港股大热之下,IPO受理情况也较为可观。
港交所披露易显示,截至6月30日,220家企业IPO排队状态,其中40家A股公司排队。去年全年,仅审理80家上市申请。
港股申报数量同样是在6月迎来高峰,6月27日,16家企业在港交所递表。
上半年,港交所完成43单IPO,同比增13家,增幅达43.33%;募资总额合计1067.13亿港元,同比增688.54%。该募资额超过2024年全年,去年港股IPO上市募资合计881.47亿港元。
中信证券研报称,A股公司的港股发行潮预计将发生在2025年下半年。2025年“A+H”上市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还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将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目的地转向港交所。
何南野称,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境内IPO申报数量乐观,业务有所回暖,叠加港股业务持续火爆,大型中型券商业务量增长明显,行业寒冬逐步过去。对于下半年,境内IPO业务量可能持平甚至提升,因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和未盈利企业上市,沪深交易所审核政策或放松,同时香港IPO市场预计近一年仍保持高申报数量和规模,故预计下半年券商投行业务整体保持较好修复态势。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