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剧宣变“婚闹”,尺度越大播的越好?

【来源:虎嗅网】

陈飞宇大概最能体会什么叫“偏我来时不逢春”,火了一段时间的线下剧宣,怎么到他头上就成“婚闹”了?

改编自晋江头部女频IP《向祖师献上咸鱼》的古装剧《献鱼》于近日上线优酷,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尾声,两位主演陈飞宇和王影璐为了拉动剧集热度和市场关注度也是“豁出去了”。

线下追剧团以婚礼为宣传主题,陈飞宇和王影璐牵着红绣球出场,现场喷射花瓣营造“拜堂”氛围,同剧组演员保剑锋担任“证婚人”,开创了“婚礼式剧宣”。

互动环节更是放开了尺度,公主抱、捏脸算是常规了,嘴对嘴喂食薯片、脸贴脸亲密互蹭则是让两位主演的动作都稍显僵硬与尴尬,配合现场观众的起哄声,现场气氛彻底被炒热。

一场剧宣活动下来,主演营业发糖让CP粉吃饱了,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流量和热度增长,但观众对剧集多了几分了解还真不好说,原本连接剧集主创与观众的线下活动变成了放大CP情绪的“婚闹”,对于剧集本身又有多少价值呢?

尺度越大播得越好?

线下剧宣也就是近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

过去,电影行业其实更常使用线下路演的形式,主创团队在影院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达成推介宣发的效果,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线下活动。而作为一种线上娱乐,剧集更多依赖于线上物料进行宣发。

但随着线上宣发逐渐饱和,用户注意力稀缺、转化效率下降,剧集宣发开始寻求更直接有效地触达目标受众的渠道,与观众面对面进行互动的线下追剧团应运而生。

线下剧宣形式的诞生,本质上是为剧集主创团队与剧粉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探讨内容创作、角色塑造等聚焦剧集本身的话题,拉近剧方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媒体曝光在互联网上形成高频传播,以此来拉动剧集热度。

显而易见,这种线下宣发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相对于线上物料的统一包装发放,主创团队与线下观众的即兴互动“活人感”满满,情绪浓度更高的内容也更容易在社媒平台上进行传播,被炒作成爆款话题进一步收割流量。

线下剧宣反哺剧集的策略得到成功验证后,剧方的营业态度其实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最初的被动配合参与转向主动制造话题,为了推动热度破圈而去迎合热门话题。

比如跳抖舞,也就是抖音热门舞蹈,本身就更容易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而四肢不协调的演员们僵硬、幽默的舞姿带来了更多笑料,节目效果相当好,短视频点赞也非常高,已经成为了线下剧宣活动的必备环节和流量密码。

前段时间“大展宏图”抖舞大热,《朝雪录》《深情眼》的年轻演员在线下剧宣活动中跳了新的版本,连《以法之名》的实力派演员都没逃得过,而且越是看起来正经严肃、没有网感的中年演员跳起抖舞来反差感越强,节目效果也越好,网友更乐见其成。

再比如捆绑CP,成为了线下剧宣相当重要的一环。炒CP已经是公认的国产剧加热器,这一流量捷径也从戏内延伸到了戏外,无论剧情角色发展如何,剧外的真人CP率先上阵营业,通过各种CP营销互动拉动话题度。

在《献鱼》两位主演进行“婚礼式剧宣”之前,线下剧宣早已玩转了各种CP互动。暑期档小成本逆袭的代表作《深情眼》就是靠着CP搏了一把热度,在线下剧宣活动中,男主角毕雯珺现场发放喜帖,女主角张予曦穿着婚纱入场,复刻剧中的经典亲密戏份,让现场观众“嗑生嗑死”,两位主演也靠着CP感走红短视频。

更早一点播出的《白月梵星》《韶华若锦》《樱桃琥珀》都在线下剧宣活动中营销CP,营业尺度也越来越大,从早期的复刻剧中的羞耻台词、名场面,到《深情眼》《咸鱼》直接现场办婚礼、借位接吻、贴脸耳语,亲密互动将现场氛围炒至高潮。

不能否认,跳抖舞、炒CP确实是行之有效的线下剧宣策略,相关话题在互联网上的高频传播为剧集带来了热度回响,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通过这种剧宣形式触达的受众真的会看剧吗?

真的在为作品服务吗?

其实已经有不少观众对炒作话题的线下剧宣活动表示不满了。

跳抖舞也好,炒CP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吸取观众的注意力,通过短视频的高频传播触达更大范围的用户,推动剧集热度加速破圈,但随着线下剧宣的营业尺度滑向深渊,争议也随之而来。

演员跳抖舞虽然贡献了不少笑料,但抖舞本身和剧集并没有太大关系,让剧宣彻底沦为了博话题。营销CP虽然能够给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追剧体验,但大尺度的营业互动也着实让观众甚至是演员不适,《献鱼》线下剧宣活动上王影璐尴尬的表情就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线下剧宣活动真的能够反哺剧集吗?

事实上,抖舞和CP亲密互动切片确实更容易以短视频的形式触达到更大范围的用户,在互联网上形成更大的声量,但短视频用户更习惯碎片化的娱乐形式,并不是长剧的目标受众,用户转化效率其实是相当有限。

相对而言,长视频用户更注重深度内容消费,他们未必对抖音热舞、CP亲密互动感兴趣,反而更愿意为了优质内容买单,但大同小异的线下剧宣活动将重点偏移到了炒作话题,而非推介内容上,很难触达到真正的长剧目标受众。

真正良性的线下剧宣应该回归到诞生之初的职能,让剧方与观众面对面沟通,主创团队在交流过程中传达对剧集创作、角色塑造的理解,而观众也能够将追剧过程中对角色、表演的看法反馈给创作团队,双方能够建立起深入的情感连接。

比如去年热播的《永夜星河》线下剧宣活动,就采用了虞书欣一人穿着现代服饰、其余演员穿古装的形式,恰好对应了剧中的“穿书”设定,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今年的大爆剧《藏海传》的线下追剧团活动也更聚焦于内容本身,主演肖战现场还原剧中台词、深度解读角色特质,“蒋襄”的饰演者赵子琪、“庄之行”的饰演者周奇都对角色有着不一样的解读,真正结合剧情探讨角色塑造,让观众的注意力回归到了内容上。

事实上,线上剧宣也好,线下剧宣也罢,宣发手段说到底只是“锦上添花”,决定一部剧能否出圈的关键在于内容质量,短视频切片或许能够带动话题热度,吸引一些观众入场,但想要留住观众只能靠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作者:眸娱

物业名称贴在自家外墙 业主称致漏水起诉索赔

买入!买入!葛卫东、冯柳、杨东看上这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