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
今年7月,A股市场的持续回暖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也让私募市场的活跃度明显攀升。伴随沪指站稳3600点关口,私募机构的调研热情和产品备案数量同步升温,市场情绪逐步修复,资金布局动作加快。
从私募排排网数据来看,7月调研个股数量与频次均占高位,同时备案私募证券产品数量创下近27个月以来新高,百亿私募和量化机构的参与尤为突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机构对后市的积极预期,也反映出在市场环境改善与资金回流的推动下,私募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私募机构的调研与备案行为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一方面,机构频频深入科技、制造等成长型行业进行调研,集中挖掘中长期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备案产品数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策略结构的变化,则显示出私募在积极顺应市场行情的同时,也在优化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伴随着调研与备案的同步走强,私募机构的后市判断与投资布局更值得关注。
私募调研聚焦科技成长,调研次数达1763次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共有657家私募证券管理人参与A股调研,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358只个股,合计调研次数达1763次。
其中,52只个股在7月被调研不少于10次,德福科技以74次调研居首,吸引聚鸣投资、睿郡资产、双安资产、复胜资产等百亿私募密集关注,紧随其后的孚能科技获42次调研,同样来自电力设备行业。通信行业的新易盛与仕佳光子分别被调研34次和24次,电子行业的聚灿光电、乐鑫科技也各被调研24次,反映出科技类个股的受宠程度。
从行业来看,计算机行业调研次数高达260次,位列首位,被调研个股数量达36只。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紧随其后,调研次数均超过200次,其中电子行业覆盖45只个股。
机械设备行业虽然总调研次数为155次,但调研覆盖个股多达48只,显示私募机构在高端制造及相关产业链的布局意愿。一位专门研究私募基金市场的研究员指出:“科技成长板块的高频调研显示,私募正在从估值低位中积极寻找兼具成长性和景气度的标的。”
机构层面,正圆投资以39次调研排名第一,重点聚焦医药生物、计算机和电力设备;盘京投资调研32次覆盖32只个股,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包括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电子等;高毅资产则以19次调研集中于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百亿私募整体7月共完成236次调研,涵盖淡水泉、睿郡资产、敦和资管等头部机构,显示在市场情绪修复下,头部资金正在积极加大对重点赛道的研究投入。
备案数量创近27个月新高,量化产品贡献近半
备案数据同样展现出7月私募市场的火热。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7月共有1298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环比增长18%,创近27个月新高;今年以来累计备案产品达到6759只,同比增幅高达61.39%。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回暖与头部私募优质产品的供给增加,共同推动了备案热潮。
在策略分布上,股票策略备案数量为887只,占比68.34%,环比增长24.58%,继续稳居主导地位。量化策略备案表现尤为突出,7月备案量化产品达620只,占比47.77%,环比增长19%,其中股票量化策略备案478只,占比77.10%。
细分来看,指数增强策略成为量化备案的主力,备案321只,环比大增52.13%,显示出资金对低风险增强型策略的偏好。
此外,多资产策略备案162只,占比12.48%,环比增长5.88%;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125只,占比9.63%,环比小幅增长1.63%。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备案量分别为46只和48只,占比3.54%和3.70%。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指出,“量化策略的稳健收益特征和指数增强的低波动优势,使其在当前市场中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宽德私募、明汯投资、九坤投资等百亿量化机构,7月集中备案指数增强产品,显示资金对这一方向的高度认可。”
从机构来看,7月共有676家私募完成备案,其中百亿私募48家。宽德私募以31只备案居首,明汯投资备案26只紧随其后,世纪前沿、九坤投资分别备案22只和20只。前十备案机构几乎均为百亿量化私募,反映出行业的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
后市观点偏向谨慎乐观,科技成长与量化策略仍是主线
在调研和备案同步走强的背景下,私募机构对后市的整体判断趋于谨慎乐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已逐步走出年初的震荡调整期,随着宏观政策的边际改善和投资者情绪修复,结构性机会正在显现,机构配置重心也开始偏向业绩确定性强、长期逻辑清晰的板块。
壁虎资本基金经理张小东指出,A股处于政策驱动的结构性行情中,指数分化与板块轮动是主要特征。他建议投资者淡化指数波动,精选基本面扎实的个股,“应在政策受益的行业中优选优质资产,持仓可重点关注半导体与AI算力方向,同时在防御配置上增加高股息蓝筹,以平衡收益与波动。”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李铭洛表示,市场预期仍将维持在“政策托底+盈利弱修复”的格局中震荡上行与结构分化并存。他看好“以AI、半导体和具身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成长板块”,并认为基建大产业链和周期行业在政策推动下有望迎来新机遇,同时提示外部风险因素仍需关注。
复胜资产则强调,市场目前正处于“预期与现实”的间奏期。“我们对持仓标的的跟踪发现,大多数公司仍维持增长趋势,我们选择耐心等待。但对那些阶段性业绩低于预期的公司,则会主动减仓。”复胜资产补充称,“市场风格切换虽带来净值的短期波动,却也让部分优质标的回调至合理区间,从而提供了更好的观察与配置机会。同时,新的行业信息也促使我们不断刷新盈利趋势的判断。”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