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
今年以来,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加速落地,车企产品密集换新,消费者信心增强,汽车行业开局运行良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1.9万辆和2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和9.8%。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
尽管车市整体发展势头喜人,但细观之下,行业分化日益明显。根据车企一季度财报,A股21家上市车企营业收入达5074.6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63.24亿元。处于第一阵营的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4家车企的营业收入占21家车企总收入超七成,归母净利润占21家车企净利润总额超九成,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头部车企净利润普增
具体来看,比亚迪一季度实现营收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归母净利润达91.5亿元,同比上涨100.38%;毛利达341.85亿元,同比增长32.1%。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59.81%。
财报显示,比亚迪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达142.2亿元,同比增长34%。今年以来,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带到10万元级别价位。同时,兆瓦闪充、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等新技术接连亮相。按照规划,比亚迪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目标超80万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比亚迪在销量规模和营收利润规模上均已成为行业领军者。
或因与华为共创“尚界”品牌、与宁德时代深化战略合作多重利好助力,上汽集团一季度实现业绩大幅增长。一季度,上汽集团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终端累计交付超10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7.29万辆,同比增长近30%。
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收1408.6亿元,同比下滑1.55%;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扣非净利润为28.5亿元,同比增长34.4%。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自2024年下半年起,上汽集团进行了管理层大调整,并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2025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目标超过450万辆,营业总收入目标超6740亿元,计划到2027年全球整车销量重回行业领先地位。
一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16.81%;扣非净利润为7.83亿元,同比大涨601.31%。长安汽车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一季度累计交付70.5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板块表现亮眼,销量达8.70万辆,同比大增62%。不过,在销量、利润增长的同时,长安汽车一季度营收却同比下降7.73%至341.6亿元。对此,长安汽车董事、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张德勇表示,营收下滑主要受公司为稳基盘、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市场资源投入力度、综合单车资源同比增加影响。
吉利汽车公布的盈利预告显示,会计政策变更后,预计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52亿—58亿元,同比增长220%—270%。对此,吉利方面表示,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一季度销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业务强劲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及规模效应凸显带来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出口业务快速增长,一季度海外出口销量近9万辆,汇率波动使得外汇汇兑税后净收益20亿—23亿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吉利控股集团全球总销量达94.66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吉利汽车一季度销量达70.38万辆,同比增长48%。含吉利、领克、极氪在内的新能源车累计销量33.92万辆,同比增长135%。
传统腰部车企业绩承压
与上述头部车企相比,处于产品换代“阵痛期”的长城汽车一季度稍显乏力。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收400.19亿元,同比下滑6.63%;归母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69亿元,同比下滑27.12%。长城汽车表示,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处于产品换代升级周期,销量同比有所下滑以及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增加。
一季度,长城整体销量为25.68万辆,同比下滑6.73%。旗下五大品牌中仅魏牌和长城皮卡两大品牌实现同比增长。哈弗品牌一季度销量14.46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8.42%;坦克品牌一季度累计销量4.20万辆,同比下滑14.63%;欧拉品牌迟迟未见新车型亮相。此外,“双销模式”下,直营体系的建设消耗了长城汽车大量投入。财报显示,一季度长城营业总支出386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便高达22.96亿元。
同样业绩承压的还有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亿元,同比下降7.95%;归母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下降159.95%,去年其同期净利润为12.2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广汽集团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阶段。2024年11月,广汽集团发布了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并挑战2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广汽集团开启了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模式,并不断在推进整合营销等领域的内部改革。
此外,北汽蓝谷、海马汽车、众泰汽车三家车企均在一季度出现亏损。
北汽蓝谷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53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10.16亿元有所收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北汽蓝谷已经累计亏损超300亿元。
海马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37.89%;净亏损3000.38万元。众泰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9875.1万元,同比下降12.83%;净亏损1.03亿元。
造车新势力冲刺盈亏线
截至发稿,理想、零跑、小鹏和蔚来尚未发布一季度财报数据。不过,随着理想、零跑等少数新势力车企相继冲过盈亏平衡线,众多新势力车企对于达成扭亏目标的追求愈发迫切。
作为首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品牌,继续增厚利润成为理想汽车的第一要务。一季度,理想累计交付量达9.29万辆,同比增长15.5%。理想汽车将于5月29日公布一季度财务业绩。机构预测,其一季度营收或达256亿元,同比增长36.4%。
对于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收支平衡的零跑汽车来说,一季度销量延续涨势。数据显示,一季度零跑共交付新车8.76万辆,同比增长162.1%。今年,零跑汽车相继放出智驾软件免费、与一汽集团合作等多个“大招”。在海外市场,零跑和Stellantis合作,计划于今年9月起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九国市场推出两款车型,计划今年海外销量目标达5万—8万辆。
赛力斯一季度实现营收191.47亿元,归母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240.6%;毛利率达27.62%,净利率达3.87%。赛力斯在一季度财报中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毛利率同比增加,以及报告期内保证金利息收入增加。
“小鹏汽车有信心在坚持AI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在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9.44万辆,同比大增331%,环比增长2.7%,超出一季度交付指引上限。其中,3月交付3.32万辆,创单月交付纪录,连续5个月突破3万辆。小鹏汽车预计,一季度总营收在150亿—15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29.1%—139.8%。
蔚来汽车方面,一季度,蔚来汽车共交付4.21万辆,同比增长40.1%。其中,蔚来品牌交付2.73万辆,乐道品牌交付1.48万辆。蔚来董事长李斌称,2025年是蔚来的产品大年,随着二季度销量提升,经营现金流有望显著改善。“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业绩报表可以看到改善;第三季度将持续深化成本费用的控制;第四季度蔚来有信心实现单季度盈利的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