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按该报告的看法,马斯克之所以“电锯式”裁减联邦机构和职员,是为了“逃避监督,破坏调查,并在他选择的任何时候、按照他的条件和命令,让诉讼消失。”
2025年堪称是特斯拉的噩梦,销量下滑、股价暴跌、成本飙升、生产中断……并且,在马斯克的出格言论和特朗普政府毫无道理的关税政策双重暴击下,特斯拉成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美国和特朗普表达不满的靶子,“抵制特斯拉”运动此起彼伏,公司口碑近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场“美式百日维新”里,马斯克本人不但身家缩水1500亿美元,还成了联邦雇员、民主党以及支持者的眼中钉。即便在当地时间4月22日的特斯拉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宣布从5月起把工作重心从政治转回企业,但显然,民主党人也不准备轻易放过马斯克。
搞得掂火箭、AI的马斯克,却搞不掂政治,毕竟,比起AI的“幻觉”成因,华盛顿的政治,要复杂得多得多。
一
当地时间4月23日,特斯拉交出了一份堪称灾难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本季度,公司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2%;经营利润3.99亿美元,同比下降66%;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
公司最为核心的汽车业务表现严重低于市场预期。报告期内,特斯拉全球生产量为36.26万辆,同比下滑13%;全球交付量为33.67万辆,是三年以来最低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13%。
特斯拉把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家整车工厂均在进行Model Y车型升级,还强调新车型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生产,预计2025年将会比2024年实现60%以上的产量增长。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马斯克对坊间唱衰声显得颇为恼火,强调有媒体故意在带节奏。“特斯拉多年来历经风雨,数次面临生死考验,当前的情况远未达到危在旦夕的地步。”他表示,特斯拉当前的颓势更多是受到了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牵连,本季度销量下滑则是因为消费者都在等待改版Model Y上市,存量会在后续得到释放。“一旦自动驾驶功能全面铺开,没有任何公司能够和特斯拉竞争。”
颇为矛盾的是,特斯拉对业绩前景的展望又显示出悲观的态度,强调难以精准衡量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对汽车、能源供应链、特斯拉的成本结构以及耐用消费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所带来的影响。
作为特朗普政府的特别顾问,马斯克在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虽然惹来了联邦雇员铺天盖地的怨气,并没有伤及特斯拉的立身之本。然而,特朗普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关税政策却扎扎实实给马斯克捅了一刀。
关税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特斯拉的生产和销售。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欧盟市场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45%,仅剩3.6万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电动卡车零部件的计划也因关税过高而被暂停。
“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就是马斯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
如果能被提前消化最坏的结果,再微小的利好都能触发反弹。
在发布了令人失望的一季度财报后,特斯拉股价不降反升,且连续大涨。对此,马斯克显得颇为兴奋,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连续转载了多条力挺特斯拉业绩和吹捧自己影响力的推文。
毫无疑问,马斯克是特斯拉的“灵魂人物”。近年来大环境日趋复杂,多数硅谷大佬都在弱化自己身上的“创始人效应”,逐渐淡出日常经营,而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但马斯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一直在强化自身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作为特斯拉最大的个人股东和CEO,公司利益和马斯克个人利益并不一定一致。如果特斯拉不能走在自己想要的路径上,马斯克不介意让特斯拉承担更多的损失。
2024年初,马斯克曾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如果没有25%的投票权,宁愿在特斯拉之外打造产品。面对网友的不解,马斯克直接回复说:“富达基金持有的股份和我相近,他们为什么不来上班?”
几年前,特斯拉董事会曾经想过找其他人来代替马斯克。可是据知情人士透露,董事会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生于1985年、在2008年危机时刻加入特斯拉的扎卡·柯克霍恩被视作是最有希望的特斯拉接班人,言辞温和的他被认为是对马斯克情绪不稳定的有效平衡,并长期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行。2023年5月,坊间一度传闻马斯克在寻找接班人,然而,两个月后,柯克·霍恩毫无征兆地突然宣布离职。
此外,动力总成及能源业务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和中国区负责人朱晓彤都曾被视作潜在继任者。不过,前者在去年宣布辞职休息,后者又被从美国总部调回到中国区。
实际上,在马斯克大举介入美国大选后,民主党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就致信特斯拉董事会,质疑董事会纵容马斯克“公器私用”,未能履行对特斯拉股东的受托责任。
沃伦列举了多项事实,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本身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马斯克还成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马斯克鼓动特斯拉股东同意向xAI投资50亿美元;马斯克将原本为特斯拉预留的一批英伟达AI芯片分配给X;特斯拉向xAI输送员工。
当然,特斯拉未回应沃伦的质疑,马斯克则一如既往地挖苦沃伦是参议院“凯伦”(刻薄白人女)。
按照现行规定,马斯克可以为特朗普工作的时限仅有130天,本次任期预计于5月底结束。但实际上,只要特朗普愿意,他可以无限续签马斯克到其任期结束。只是,由于马斯克在财报会上承诺将减少在政府效率部工作的时间,加之媒体接连爆出马斯克和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的正面冲突,坊间普遍认为马斯克到期后就会离任。
如果市场反馈真的走出了“高-低-高”走势,即特斯拉的股价在马斯克助力特朗普胜选后达到近期的高点、在马斯克将时间投入政府效率部后滑入谷底、在马斯克回归后大举反弹,这或许是马斯克最想看到的结果,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了特斯拉的表现取决于他个人的印象。
在特斯拉的动荡期,马斯克就在为自己旗下的其他公司做了一系列谋划。
3月,xAI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了X。据透露,xAI正在洽谈筹集200亿美元的新资金,这是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初创企业融资。如果成功,xAI的估值有望超过1200亿美元。马斯克清楚,作为近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由美国本土培育的制造业巨头,特斯拉比自己旗下多数产业拥有更多的兜底空间,一时的动荡还不会伤及根本。
既然市场用事实证明了公司做不到和他切割,那么特斯拉就得被他牵着走。
三
特斯拉在等待马斯克“回归”,白宫则在跟马斯克做好切割。按照共和党人的说法,要避免这位外援转变为2026年中期选举的不确定因素。
虽然都想推动全球“向右”、削减联邦债务,但马斯克和特朗普在很多方面还算不上志同道合,二人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民主党政策的不满,而非在理念上的全面契合。一旦共同的“敌人”暂时没了,潜藏的矛盾就会摆到面上了。
“我不需要埃隆做任何事,只是碰巧喜欢他而已。”4月,特朗普就用轻松的语气讲明了二人松散的“盟友”关系。
除了公开表达对关税政策的不认可,马斯克还对特朗普削减科研经费表现出了异议,特别是削减NASA预算。众所周知,SpaceX的崛起离不开NASA大额订单给予的真金白银支持,削减NASA经费无疑是直接断了SpaceX的资金来源。
此外,特朗普和Open AI CEO奥特曼的密切合作也让马斯克颇为恼火。有分析人士认为,马斯克在没有明确成果的情况下,在年内大幅度加码xAI也是感受到了危机。相比较保守,他更愿意选择冒进。
此前,各方都希望马斯克可以充当中美商贸关系交流的“重要桥梁”,这不仅是因为他有重要的相互合作价值,更关键点在于相比较特朗普,马斯克是一个更有分寸、更会审时度势的人。
只是随着特朗普政府出台的政策越来越超出常规认知,这一想法或许再也不能实现了,马斯克能做的,也只有维护自身的利益。
财报会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着手启用美国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设备,尝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同时,他还承认“擎天柱”机器人生产受到了中国对稀土实行出口管制的影响,难以实现年内量产5000台的计划,公司正在积极争取获得出口许可。
“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与特斯拉匹敌。在这个赛道上,从第二名到第十名可能会全部是中国公司,但我有信心第一名会是特斯拉。”马斯克还大力称赞了中国的无人机制造业,表示中美之间有明显的实力差距,但认为中国经济自给自足的能力也令人震惊。
马斯克强调,自己将继续支持自由贸易,倡导降低关税,但是最终决定取决于特朗普。显然,他在把自己从眼下的乱局中摘出去,花更多心思和精力重振他的科技帝国。
特斯拉的“雪崩”让各方都想要看马斯克的笑话,可是精明如马斯克却不会轻易给外人这样的机会。但华盛顿的“泥沼”,也不会让他轻易就脱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作者:何伊然,编辑:刘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