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理事件看当代人的“爱情消渴症”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源:AI生成

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天,仍然有读者对硬糖君喊话,让我们谈谈北理工事件。

没有第一时间撰文,一则是害怕“后真相时代”的反复反转,观点会失之武断。二则深感这是一个全民讨论的热点,却又并非泛娱乐公众人物,不是平常我们置喙的一亩三分地。

沉吟数日,在研读了各类原始资料和网友二创后,相较于争鸣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行为逻辑,硬糖君更感兴趣的是“大众的反应”,其背后则是“大众的痛点”——一场学生对导师的性举报,群众却异乎寻常地站在了以往根本不会选的老师一方,理由是他爱得太纯粹、太细腻、太真诚了。

都在分析宫老师中年纯爱是因为情感有压抑、初恋有遗憾,硬糖君倒觉得从大众的反应来看,网友明显才是更缺爱、更有遗憾的一方。不然为何抓起什么都能嗑呢?现偶的主创团队看了得哭晕在厕所,不管怎么拍你们都说没CP感嗑不动,到了社会新闻里突然牙口好得不行。玻璃渣堆里找糖嘎嘣脆,道德洼地中学习精神足。

通过这样一个话题事件,我们简直可以为现代人把脉——这是一种爱情消渴症,都在渴望对方极致的偏爱与付出。人人饮恨自己未被那样爱过,却并不见谁遗憾自己从未那样去爱人。在宫老师语录的恨爱情天里,藏着我们对爱情的双标困境。

爱情是否已经消亡?悲观派韩炳哲认为同质化的社会,无法产生爱欲的经验。乐天派弗洛姆则始终坚信,人们所缺乏的仅仅是主动去爱的能力。硬糖君折其中,爱情依然存在,只不过存在于别人的爱情里、自我的幻想里、合谋的虚构里。没有消失,但比消失的状态更吊诡。

情诗的文艺复兴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里,糟老头儿张国立艳遇四个妙龄大妈,多少让人嗤之以鼻。同样死老伴儿,老太太单身越活越好,老头不找人没几天就熬不住了。虽然边看边吐槽,但女科学家给国立的绝笔信还是把硬糖君看哭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勿念勿回,娟。”癌症复发的女科学家为了不拖累对方,毅然远走他国,只留下老头黯然神伤。虽然里面来来回回角色很多,硬糖君始终觉得娟娟才是国立的灵魂伴侣。互写明信片、打电话聊昆曲、写扇面当礼物,细节入微、灵魂震颤,宫老师的粉丝看了估计也能嗑两口!

北理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也因为它塑造了一场现偶般的爱情。宫老师爱得虽九死其犹未悔,学生爱得精明算计辜负对方一片真心。巨大的缺爱空间,让围观者不断从其中寻章摘句,将一个社会新闻剪裁美化成了“爱情神话”。

看得眼馋心醉的网友自怜起“我从未”:我从未收到过真心情书、从未被请吃几千块大餐、从未被一个人跨越千里只为几小时的缠绵。幻视瓜六破防:“我的门第样貌,哪一点比不上你?何以要皇上面前都让你占尽了风头。”

即便不沉醉感慨爱情的伟大真诚,硬糖君也坚信北理事件有其正向意义。那就是不要再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乱七八糟条件焦虑了。被爱的前提不是条条框框,而是命中注定。相貌平平如小常,也是宫老师眼里的一抹蓝衫风满袖。再让你们老是质疑偶像剧里男女主“图啥”,这就是爱情的伟力,让平凡男女也能成为一个人眼中的千金不换。

有网友嘲讽这是“胖猫事件”复发。但必须指出,这一次,同情者不再像胖猫事件那样代入被辜负的一方,而是把自己摆到被爱的一方,纷纷感慨自己从未得到这样好的爱情。

层出不穷的二创内容里,宫氏情诗和仿宫氏情诗泛滥成灾,连漫画和莞莞类卿都有了。既可以说是情诗文艺复兴,也可以说是需求空洞的粗暴代偿。不妨简单赏析一二,有名篇《认识》“小常,你来吧,来我的生活里。哪怕在角落,来了,那就很好。”

还有诗叫《护肤品》,“我希望你有所改善,不仅是皮肤,还有你的生活。”想当年端木带楚雨荨去逛美特斯邦威,她照镜子的时候都不知道里面那个女孩是谁。

那些无法在自己爱情里体味到的仪式感,只能在别人的语录里填补。他者的爱情,永远比自己的后劲更大。“敦化下了好大的雪,我从来没有在雪地里待这么久。”谁还能分清是若曦被罚跪那天的雨大,还是宫老师矗立的雪大。

敦化的雪是浪漫起来了,那留给大连的是什么呢,宣传酒店吗?下次再要爆这种事,建议当事人和各地文旅好好商量一下。玩浪漫搞联动,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爱情的悬疑,世相的悬疑

情诗复兴,强烈呼吁周国平老师复出。八十年代的文艺青年,谁给心仪对象写信不引用两句《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不过即便是一代浪漫家,也搞不明白爱情的魔力。在《爱与孤独》里,他困惑地追问:

“当爱情发生时,人们可以忽略贫富贵贱、美丑妍媸,甚至忽略年龄和性别;为了追求爱情,人们可以忘掉世俗的讥讽,忍受羞辱和折磨;人们甚至会为爱情发疯、自残、自杀。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拥有如此可怕的力量?”

周国平之问,也预言了北理事件的终极悬疑。到底是不是真爱,谁爱谁多一些,为什么小常要时隔一年后举报不惜玉石俱焚?今天的偶像剧纵然能拍出或甜或伤的氛围感,也再没有这样的“爱情悬疑”。

这让硬糖君想起看海岩剧的日子。《玉观音》里你会纳闷安心的真实身份和杀人动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里你会好奇龙小羽有没有杀害祝四萍。至于《永不瞑目》就更妙了,男大肖童卧底毒枭集团被大佬之女欧阳兰兰霸道爱。年轻时的陆毅,配上演值巅峰的袁立,难以超越的姐狗恋,无法复制的危险关系。

我说群众这么起劲为嘛,原来是把北理事件当海岩剧研究了。真爱党,坚信人间有真情,为你写诗为你失眠为你剥柚子为你独立雪地为你筹划未来,这不是真爱是什么。无爱党,这就是年上老师利用权力对学生的规训,文字越旖旎越自恋,他只爱那个深情的自己罢了。

至于另一大悬案,小常为什么走上举报之路,群众更是拿出了名侦探柯南的劲头,情感困惑说、房子首付说、对家买通说,说说有理。跟据最新的网友对录音的文本精读,小常心态也是阶段化的。起初他享受这种爱和优待,后来惧怕这段关系成为污点,主动提出断绝。而在老师接受建议后,小常又没法忍受老师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同学身上。

因为偏爱是轻易获得的,所以失去之后更容易歇斯底里和疑神疑鬼。用抖音神曲来解释就是“从前你穿越风雨都会仓促见一面,后来连伞的边缘你都懒得分一点。是我们低估了时间的善变,太轻易让浓烈的故事翻篇”。

被动地接受一切享受一切,固然看起来更像爽文,但也在无形中失去了对爱的主动权。就像《死于威尼斯》中,阿申巴赫对少年塔奇奥产生了近乎痴迷的审美凝视与隐秘情感。然而既然一切都是对方付出的,那么一旦对方收回,被动方岂非颗粒无收?

这也说明了当代人的爱情叙事何以患得患失至此。因为到处都是等待被爱的人,赌的正是一份需要幸运加持的亲密关系。它是有点狡黠在里面的,套了爱的壳子,但不谈本身的付出与爱意,只谈需求和索取。

文艺造梦,现实发梦

《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的梁宽植是不存在的,《敦化的雪》里的宫教授也是不存在的,《难哄》中的桑延更是不存在。他们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拟合了现实需求与理想映射的文艺产品”。

文艺作品需要造梦,所以爱纯遇到了宽植。这样的男人,即便一生为对方和子女奉献依然觉得自己不够爱,在病床上对女儿说“我想到你妈,觉得亏欠她更多,想到我就睡不着。”这大概触动了很多渴望在婚姻里被守护的女性的心肠。所以短视频一搜《苦尽柑来》,就会跳出“宽植护妻名场面”。

当编剧林尚春被问到,为什么要创造梁宽植这样一个绝世且根本不存在的好男人。她说因为人类会模仿,希望从这样一个好角色开始,人们看到并意识到“他”可以存在。但硬糖君感觉如果跟男友或丈夫推荐,他们会说“少看电视”。

爱情里的付出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恒久的命题。在胖猫事件中,人们代入的是付出的男方(而事实上女方是被污蔑了),认为他被辜负了,所以BGM配的是《根本你不懂得爱我》。而在北理事件中,人们代入的是接受爱的一方,也想获得这样“暴烈的爱”。

忽然感觉抖音网红有金夫妇就是本土版的“苦尽柑来”。大众看着“性吸引力不大”的俩人,都把对方捧成了手心里的宝。当时刚火的时候,群众也像北理事件一样讨论紧身裤到底“爱不爱”呢。就算人类不会真去模仿,多一些这类范例,倒是也能很好回应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普通人能拥有真爱吗”。

体感群众要是把这种“坐而论道”的八卦能力投入到工作和恋爱中,做什么都会成功。北理事件发酵的一周,也是我国学术进程原地踏步的一周,全都无心科学技术的进步,只为探讨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桑延暴烈地爱温以凡你们大呼咯噔,宫老师一句“只想从你自己那里知道你的消息”你们涕泗横流,是不是说明我们中国人还是喜欢含蓄蕴藉的爱情表达?

文艺作品负责造梦,现实议题则可以发梦。越来越少人和作品教我们去经营爱情,更多是鼓吹一种坐享其成的被偏爱。现在人发感情帖,普遍心态就是“根本没人懂得爱我”,网友也是一句简单粗暴的“对方不够爱”,实际上是自己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在全员沉浸在《我在宫老师的语录里很想你》时,是该正视一下“爱情消渴症”了。明明喝水很多,却总是感觉很渴。自己的水不过瘾不解渴不清凉,用别人的酒杯才够浇自己的块垒。完美的爱情永远在彼岸在他处,成了永远达成不了的诅咒。

小时候看仙侠,不明白天庭为啥不让神仙谈恋爱,觉得王母坏得很。现在年岁渐长,竟也支持保守派了。下次再有这种大规模爱情霍乱,先给自己扎针“反恋爱脑胰岛素”预防。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A股突现调整 原因何在?能否持续向上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