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凤凰网财经
“如果我提出要求,他就得离开”、“美联储应当降息,这是联储亏欠美国民众的”,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威胁炒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令本就羸弱的美元指数,更加岌岌可危。
4月21日,美元指数再度下探,跌破98关口,一度下探到97.91,为2022年4月以来首次。今年1月13日,美元指数突破110整数关口后,截至目前,该指数累计跌超10%。
与此同时,美股开盘延续跌势,截止发稿,纳指跌2.42%,标普指数跌1.92%,道指跌1.75%。大型科技股普跌,英伟达跌超4%,亚马逊跌超3%,特斯拉跌超6%。
随着美元走低,现货黄金迅速拉升,涨幅扩大至2.2%,达到创纪录的3400美元,本月累计上涨近9%。日内拉升超70美元,今年迄今累涨逾29%。
01、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
此轮美元下跌,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特朗普“喜怒无常”的态度,正在令全球资本“逃离”美国资产。
4月2日,他宣布对180多个国家加征“普适性”关税,其中对中国产品征收34%的“对等关税”,该政策原定于4月9日生效。然而就在生效当天,特朗普又突然宣布暂停全球高额关税90天,仅保留10%的基础关税。但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政策却持续升级,从最初34%的"对等关税"一路飙升至最高达245%的惊人水平。
这种朝令夕改、区别对待的关税政策,不仅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更让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信度产生严重质疑。美国贸易伙伴们不得不面对政策随时可能变动的巨大风险,全球供应链也因此陷入持续动荡。
德意志银行全球外汇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在上周五的报告中写道:“尽管特朗普总统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对美元的伤害已经造成。市场正在重新评估美元作为世界全球储备货币的结构性吸引力,并正在经历快速去美元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美元的抛售交易也获得进一步动能,美元指数(DXY)在今(21)日亚洲汇市早盘跌破98大关,自今年1月110高点以来下跌超过一成,但高盛认为目前美元仍高估20%,而这种高估正是美国例外主义的结果。
02、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冲击
同样是因为特朗普,上周特朗普在在白宫公开威胁炒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令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冲击。
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上周五表示,总统及其团队正在继续研究是否可以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而就在哈塞特发表上述言论的前一天,特朗普刚刚威胁将炒掉鲍威尔,并呼吁美联储降息。
哈塞特公开表示“特朗普正在研究此事”后,多家对冲基金加入美元抛售行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当前对美元的看空程度为去年10月以来最高。
华侨银行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表示:“坦率地说,解雇鲍威尔的讨论令人难以置信。而如果美联储的信誉受到质疑,可能会严重削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美联储的独立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投资美国资产的关键保障。若真出现鲍威尔提前下台的一幕,特朗普也很可能会挑选一位货币政策立场“极其鸽派”的鲍威尔接班人,以迎合白宫对降息的呼吁。
上周日,芝加哥联储主席奥斯坦·古尔斯比就警告不要限制央行的独立性,称货币政策需要免受政治干预。古尔斯比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表示,质疑货币政策独立性将损害美联储的信誉。参议员艾米·克洛布查尔也支持美联储的独立性,指出法律规定美联储主席只能因渎职或犯罪等“正当理由”被解职。她认为鲍威尔的工作做得很好,并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在应对各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3、美国经济前景被看低
此外,美国经济前景也面临挑战。美国3月PCE指数超预期上行,核心PCE指数持平预期,表明通胀依旧顽固。
摩根大通将美国经济在今年出现衰退的风险提升至60%,高盛在一周前发布题为《美国衰退倒计时》的报告也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并上调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35%至45%,警告称金融环境收紧、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加剧以及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激增等因素叠加,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比之前预期更严重的影响。
德银警告称,美国的税率政策正在引爆美元危机,使全球市场对美元和美债丧失信心,特别在目前高企的债务支出压力下。
值得警惕的是,截至2024年底,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23%。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经济学家本·斯泰尔表示:“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如此之高的国家大多数都会出现重大危机,而我们能够侥幸逃脱的唯一原因是,世界需要用美元进行贸易。总有一天,人们会认真考虑美元的替代品。”
在通胀居高不下与债务持续膨胀的双重挤压下,美元的内在价值正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旦市场开始系统性地质疑美元信用,其贬值压力可能加速释放。
04、去美元化
特朗普的一系列行为以及美国经济的乏力等因素下,全球资本对于去美元化有了共识。
当然,严格来讲,去美元化不是特朗普关税战之后才开始的,而是一直在进行中,只不过关税战之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根据美银4月10日最新发布的报告,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份额已从2015年的66%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不足58%,10年累计下滑超过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美债吸引力显著下降,2024年外资官方部门净卖出600亿美元。欧元、黄金和部分非核心货币正成为央行多元化配置的新方向。
近日,德意志银行外汇研究部门全球负责人乔治·萨拉韦洛斯称,贸易冲突已经造成对美元的伤害,美元正面临信心危机。美国政府的政策决定可能导致全球“去美元化”加剧,市场参与者们在重新评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多位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元资产光环逐渐褪去,折射出长期以来主导全球金融秩序的美元体系正面临深刻重塑。这场全球金融格局的转变,或将以“去美元化”为起点加速演进。
从特朗普关税战开始至今,美元指数累计下跌约5%,美元兑日元跌5.8%,报1:140.6440;欧元兑美元涨6.33%,报1.1209:1;黄金兑美元涨了8.6%。
高盛近日警告称,美国治理和制度的负面趋势正在侵蚀美国资产长期享有的“特权”,这正在拖累美国资产回报和美元,除非逆转,否则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存在。
比如美元兑日元,此前对美元持乐观态度的高盛现在预测,未来12个月内,美元兑日元将跌至1美元兑135日元,相当于在当前水平上再贬值6%。
历史经验表明,储备货币地位的丧失往往始于信心的缓慢侵蚀,终于信用的突然崩塌。当前美元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当关税政策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当货币政策独立性屡遭质疑,当资产波动性持续放大,全球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对美元的依赖。
这场危机本质上是信任危机,其深远影响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在全球化退潮与地缘政治重构的时代背景下,美元霸权或许正迎来它始料未及的黄昏时刻。
参考资料:
《美元的大跌,背后是一场“全球共谋”?》华尔街见闻
《“逃离”美元资产》经济观察报
《美元,崩了》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