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网】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具体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从月度趋势看,1月份进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三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1.1%。四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机电产品5.29万亿元,增长7.7%。
“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推动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王令浚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他表示,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进口方面,吕大良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们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需求都很大。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我们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年均增速达到5.4%,全球进口份额也从7.9%稳步提升至10.5%。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会上,王令浚就近期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回应。他表示,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的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按照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分歧。
“在美国掀起新一轮贸易战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出口额表现超出市场普遍预期。除了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外,主要与外需韧性较强以及‘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相关。”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一季度进口额同比下降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贸易冲突影响进口需求,以及1—2月日历天数和工作日天数少于上年同期等因素影响。
一德期货宏观分析师肖利娜认为,3月我国出口大幅回升,进口降幅有所收窄。在当前我国出口增速扩大、进口降幅放缓的背景下,3月贸易顺差增长至1026亿美元,依然高于季节性,“抢出口”效应余温仍在。展望二季度,随着关税加征加码且多变,加快内需修复尤为关键,国内或进一步推出政策改善内需,建议关注4月底即将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冯琳认为,在4月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贸易战、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的背景下,接下来稳外贸措施会显著加码,同时国内或将出台支持“出口转内销”政策,着力扩大内需。预计今年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面发力,特别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的政策推动下,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整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