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股灾启示录

【来源:虎嗅网】

一、两类股灾

每一次股灾都有一些共同点,这是复盘的意义,但每一次又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找到相对比较接近的。

近25年来的三次股灾,就原因而言:

2001年是网络泡沫破灭,是股市自身的周期,杀估值为主;

2008年是次贷危机引发,是经济自身的周期,同时叠加危机处理不当;

2020年是全球疫情引发,是不可预测的天灾。

这三次,顶部特征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

纳指虽然在2000年已经大幅下跌去化估值,但标普500相对抗跌,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大圆顶结构,到了2021年才正式破位,进入熊市,从杀估值到杀业绩。

2008年的股灾,经济和指数早在2007年就见顶,同时出现的次贷危机,并非突然爆发,而是一步步升级,政府有多次应付,逐步化解,只是在处理雷曼兄弟破产时,兵行险招,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这两次都是典型的经济和股市双重周期性调整,只是借助一些事件引发,而下跌形态遵循典型的圆顶和多重顶特征。

而2020年的下跌,完全是外部事件引发,前一天2月20日标普500指数还在创新高,忽然就股灾了。而此后又忽然恢复了慢牛格局,下跌更像是牛市过程中的插曲,呈非经济周期与股市牛熊周期。

2020年的股灾发生在2月21日到3月23日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破坏力惊人,23个交易日中,跌幅超过3%的有10天,出现了3次熔断,极限跌幅高达35%,与2015年A股的股灾1.0跌幅和跌速差不多,巴菲特都连呼“活久见”。

应该说,本轮美股的下跌,与2020年有一些相似之处,从原因上说,2020年是天灾,这一次引发危机的关税政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祸”,就像财长耶伦批评的,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自残”。

危机之前,美国也是低失业率,通胀可控的良好状态,除了估值高一点,并没有发生大的经济下行周期的痕迹。

这一次的股灾,是全球大关税,与2020年的全球大流行的范围差不多,都是全球性危机,主要国家和各大类资产都受到直接冲击,而不仅仅是股市的关联下跌。

市场形态也类似,标普500指数从2月21日(又是2月21日,神奇的五周年)开始连续下跌,同样是2月19日还在创新高,顶部结构更类似于2020年。

由于本轮下跌目前没有结束的明确迹象,复盘一下2020年股灾发生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有助于我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其中很多是股灾中大概率会出现的事。

二、从隔岸观火到火烧眉毛

2020年2月,标普500指数前两个连续超过3%的跌幅,发生在调整开始后的第三、四天,2月24日和25日,标普500分别下跌-3.35%和-3.04%,从创新高到跌破半年线,只用了4天。

事实上,对于这个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肆虐的灾难,投资者之前有点掉以轻心了,A股春节后的剧烈震荡并没有引发美股的共振,相反,2月3日,春节后第一天开盘,当A股大盘跌停开盘后,当天外资大举买入181亿,为当时的历史第二大净买入,2月6日又疯买105亿,一方面体现了外资当时对中国资产是真心看好,另一方面也是有点隔岸观火。

后者的心态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全球大爆发之前,都对美国的医疗系统很有信心,上至专家,下到老百姓都是如此,很多有条件的人都往欧美跑。

唯一的不祥信号是黄金,从2月5日最低点的1559美元一路上涨到2月21日,危机爆发前的1645美元,此时没有降息的预期,实际预示着危机将临。

从2月5日最低点的1559美元一路上涨到2月21日,危机爆发前的1645美元,此时没有降息的预期,实际预示着危机将临。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月24日周一,经过两个周末的新闻传播,韩国和意大利的病例激增,让投资者意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从这一天开始,A股的北向外资开始持续净流出。

到了25日(周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警告,预计病毒将在美国传播,这才引发了市场的担心。但总体上,这两天的跌幅还算克制,主要是体现对经济增长停滞的担忧,而非恐慌。25日的恐慌指数仅仅上升到28。技术上也主要是跌破60天线和120天均线后的止损盘。

真正由担心到恐慌,发生在2月27日(周四),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天重挫,下跌4.42%,当时评价是标普500指数历史上最快的回调速度,但这个纪录很快就会被打破。

当天,CDC报告称,美国已出现多例不明来源的感染病例,虽然民众相信这只是个例,但专业投资者作为最敏感的群体,已经意识到,按照美国的报告机制,这说明感染已经在美国大规模发生。

高盛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将2020年美国企业的盈利增长预期从7%直接下调至0%,打破了投资者的侥幸,成为震撼金融市场的首份重磅利空分析。

这一天,恐慌指数上升到39,激进的投资者在期权市场下注未来市场的剧烈震荡,卖方也提高了报价,这些都是恐慌期的市场表现。

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向避险资产,如黄金和美国国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

然而,就在事件急速升级后的三天,美股却出现了极具迷惑性的“死猫跳”。

三、死猫跳

2月28日,美股跌势放缓,从3月2日(周一)开始了近一周的反弹,3月2日和4日,涨幅都超过4%,期间最大反弹涨幅达到9.9%。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联储出手了,3月3日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应对冲击,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3月4日,美国国会就一项83亿美元的救助法案达成协议。

懂王虽然因大选处于下风而心烦意乱,但仍然竭力安抚市场,说疫情在美国“完全可控”,股市下跌是由于假新闻媒体和民主党的炒作,说感染者症状轻微,可以继续工作。

还有,部分科技股表现相对强劲,尤其是互联网和远程办公相关企业,率先反弹。

从技术上说,过快的跌破年线后,易引发资金的抄底。

历次危机中,总有“死猫跳”,主要是身处绝望中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因为长期牛市而不能很快下降,所以总是把微小的利好放大,把技术性反弹当成见底信号,用已经跌了很多来安慰自己,毕竟这些招式过去都曾经管用过。

但市场总体上是聪明的,恐慌指数暴露了人们的怀疑,这期间一直在30~40的危机水平,并没有随着反弹而下降。

而打破幻想的下一轮加速下跌,导火索首先由原油引发。

四、恐慌抛售

到3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0万例,意大利、韩国、伊朗等国成为重灾区,宛若末世的新闻画面冲击大众神经,由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逐渐显现,各种报告都在争相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抛售。

屋漏偏逢连夜雨,3月6日的OPEC会议减产谈判破裂,俄罗斯和沙特宣布大幅提量减价,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下跌超过30%,至每桶31美元左右,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3月9日标普500指数开盘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后继续大幅下跌,最终收盘下跌7.6%。美股进入主跌浪。巴菲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it takes me to 89 years of age to throw this one into experience”,被中国网友总结为“活久见”。

市场下跌触发了程序化交易和止损单,导致抛售压力进一步放大,3月12日和16日,又两次触发熔断。

这一段时间最大的特点是投资者的心理崩溃,看着资产以惊人的速度缩水,以及经纪商要求追加保证金的“夺命连环call”,陷入“打死也要卖”的状态,尽管政府和美联储试图通过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但每次顶多引发5分钟反弹。无法缓解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恐慌性的抛售,很容易触发暴力反弹,但这种反弹往往是给了投资者更多的卖出机会,导致这一段时间,暴涨与暴跌交替出现。

美联储在3月12日宣布了一系列旨在缓解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张的紧急措施,同时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引发了3月13日,9.29%的暴力反弹,但后面就是3月16到20日,2020年股灾的最后一波下跌。

2020年的股灾最大的不同是天灾,随时身边有人去世,投资者真切地感到现实的威胁,面对生死问题,金融市场数字游戏仿佛不再重要,导致传统的利好不起作用,反而成了“摆脱这一切”的机会。

3月15日,美联储紧急宣布将利率降至接近零,并启动大规模量化宽松(QE),这实际上是结束2020股灾的重磅武器之一,但在一开始,投资者却担心美联储已耗尽政策工具,未来应对空间有限,反而加剧了恐慌情绪。加上一个周末过去,看到多国实施更严格的封锁和旅行限制,经济活动进一步停滞,周一疯狂抛售再现,16日迎来本轮下跌最大单日跌幅——-11.98%。

2020年3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推出1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包括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支持企业和小型贷款等,美联储宣布重启商业票据融资机制,标普500指数大幅反弹。

但转眼到了18号,20号,大幅增加病例数。让市场的担忧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已经不再担心经济衰退,而是——世界末日是否来临。

2020年的天灾是全球性的,股市的连锁反应比之前更激烈,往往是,美股跌,美股跌完亚洲跌,亚洲跌,亚洲跌完欧洲跌,欧洲跌,欧洲跌完美国再进入新一轮下跌。

比如A股这段时间的指数,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不连续走势,经常大幅跳空低开或高开,正是受隔夜美股暴涨暴跌的影响。

这种联动效应,导致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抛售风险资产,寻找避险资产。

实际上。3月16号以后,暴跌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没有连续大跌,往往都是一天暴涨一天暴跌,它体现的是全球资金如惊弓之鸟,到处寻找安全资产,往往一天换一个地方,在各大类资产之间“闪躲腾挪”,有时甚至会把跌多了的股票当成暂时的避风港。

然而这些避险行为造成流动性的大规模冲击,导致反而没有什么资产是安全的了。

五、流动性冲击

这一阶段,金融市场最大的特点是进入“流动性危机”阶段,以3月9号为界,以前所有的资产都基本遵循风险与安全的属性,但之后,一夜之间,全部都失去了原先的逻辑:

最典型的是黄金,本来应该是安全资产,结果从3月9日的1680美元,连跌10天,跌到3月19日的1473美元,仅比股市提前两天止跌。很多人躲过了美股的下跌,反而栽在看似安全的黄金手里。

直接原因是投资者为了填补在其他资产上的亏空和保证金,不得不卖出有盈利且流动性好的黄金。

黄金不稳,直接冲击的是白银,Comex白银期货期间暴跌了30%以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美债也是衰退期的经典避险资金,2月下旬至3月初,在经济陷入衰退和市场避险情绪的共同推动下,投资者大量买入美债,导致收益率迅速下行,首次跌破0.5%,创下历史新低——这一切都符合传统投资逻辑。

然而到了3月第二周,随着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以及市场对政策刺激的预期增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强劲反弹,周内上涨约40个基点,令躲避到此的投资者亏损加剧。

日元也是传统的避险资产,初期,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推动日元升值,美元兑日元从2月21日的111.83,大幅升值至103.08,但此后,美元流动性紧张导致发“美元荒”,日元又急速贬值至111.71,“渡边太太”们,杀进又杀出。

无处藏身的投资者又回到美元,美元指数先从99.9跌到3月9日的94.63,再上涨到3月20日的103,可到了23日,美联储以无限QE提供充足的美元流动性后,又大跌四天至98.34。

安全资产图的就是一个安全,但涨得太快,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抗战重庆大轰炸时,留在大街上的人被炸死的不多,躲到防空洞的上万人却因缺氧活活憋死了。被安全资产“闷杀”,是流动性危机的典型现象。

在这一轮流动性冲击中,只有短期美债,受避险需求和美联储政策支持,表现相对稳定,收益率波动较小,真正起到避险资产的作用。

所以看“美元信用”有没有崩,主要看短债收益率的变化。

安全资产如此,传统的风险资产更是荒腔走板。

原油这一段时间在忙于修复3月9日的巨大跌幅,相对跌幅较小,没有想到了4月,股灾已经渐渐平静下来后,交割前发生暴跌,纽交所出现了罕见的“负油价”事件。

最离谱的加密货币,性格狂暴又因为去中心化而兼具风险与避险双重属性的另类资产,3月11日以前仅仅下跌15%,相比之前的涨跌幅,这次表现让人刮目相看,相信有不少资金躲了进去,就在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可以到加密货币里避一避的时候,结果3月12日,“崩了个大的”,一天大跌40%,即币圈的“312惨案”。

就像拉肚子时,不要相信任何一个屁,金融危机发生时,流动性冲击席卷各类资产,不要以为有什么“安全资产”。

流动性冲击夸大了危机的影响,往往会砸出中期底部,3月19日黄金的最低点,事后看,正是流动性危机的极限。财政刺激计划的现金和失业救济金陆续发到民众手上,小企业贷款等措施也开始见效。3月24和26日,标普500连续大幅反弹9.38%,6.24%,累计涨幅超过了总跌幅的三分之一,发出明显的止跌信号。

此后,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新增报告数据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增强了市场对疫情控制的信心。同时,部分企业宣布了复工计划,增强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抛盘穷尽、空头回补加长线投资者持续入场抄底,4月6日,盘整几天未下跌的标普500再度大涨7.03%,终于冲出下降通道,站上20天均线,2020年的股灾基本结束——负油价算是回马枪。

六、人祸

在市场下跌初期,巴菲特认为这次的冲击“不像2008年或1987年那么糟糕”,他同时增持了受影响最大的达美航空,也充分说明了他的知行合一。

2020年的暴跌,是典型的一次性冲击,之后就是一路上涨不回头,8月创新高后,又走了一年多的慢牛。

经济和股市都有自己的周期和节奏,当时的美股和美国经济正值一轮上涨周期,外力很难打破,即便是这种史无前例的天灾。

然而,随着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加剧,巴菲特在随后清仓了所持有的四大美国航空公司股票,即便你对市场的看法正确,也不一定能买对。

当然,复盘2020年的走势,并不代表今年也会复制,我的“复盘”系列文章,一个基本思想是——市场虽然总体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实际走势总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推动,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就好像,一个人过十字路口并不可怕,一个人摔倒也不可怕,怕就怕过十字路口闯红灯的时候摔倒。

比如美股2001年的下跌,本来是类似2022年那样的正常短周期调整,没想到遇到911,引发经济系统性衰退,衰退又引爆了安然等一系列严重造假事件,导致美股调整持续三年,本质上是三次下跌连接在一起,变成了一次近40年最长的熊市。

毕竟,这一次全球股灾的原因虽然不是周期,但人祸甚于天灾,天灾易防,人祸难测。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圣哲养老照料中心2025预约指南-最新地址电话/费用构成/床位信息汇总

华强北市场多款热门芯片“封库存” 分销商称有客户转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