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社论
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带来的初步冲击正在被全球市场慢慢消化。A股指数在短暂波动后,逐渐站稳脚跟。
面对超过市场预期的所谓“对等关税”,我们应该坚定信心。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说“天塌不下来”,经过上一轮贸易战,中国的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多元化贸易格局基本成形,同时我们还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经过数年努力,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建设和市场多元化建设也今非昔比。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这一轮贸易战。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这些前所未有的无理措施的确带来了冲击,我们对此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关注关税带来的短期冲击,还要看到长期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反复、波折要有准备。
从短期看,应对贸易战的冲击,我们需要在关键节点及时、有力、有序地释放政策信号,以平缓关税带来的冲击。
自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决策部门储备了大量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降准降息等,考虑到我们在通胀上的压力较小,政策的实施空间是充足的。
在应对所谓“对等关税”影响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应该及时出手,稳定市场信心。现阶段股市是市场信心的重要风向标,要在大风浪中稳住市场、稳住人心,首先要稳住股市。
从中期看,面对贸易战和全球政经格局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应将精力放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对大国而言,“办好自己的事情”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
中国之所以有底气应对这一轮贸易战,也是因为在过去数年中主动化解了多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充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取得了进展。
就此而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是冲击也是机会。我们应该化压力为动力,用更大的力度和决心,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
客观地讲,中国经济结构中也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调整这种失衡时采取的政策力度较为柔和。现在,面对贸易战的冲击,我们应该拿出更大的决心,在更大的范围和深度上推进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要尽快推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从而持续地扩大国内市场。这种结构调整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贸易战,更能为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从此前的经验看,企业是应对贸易战的关键角色。因此,我们需要推进和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证各类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清理不当的政府干预,从而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各类企业的活力。
改革解决的是内部的问题,在外部环境面临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考虑如何与被特朗普关税冲击的全球化共处。
过去数十年,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全球化并不完美,需要调整和优化,这是一个共识,但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仍至关重要。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激起了各国强烈的反应,各国不论是协商、谴责或者反制,都是希望尽快推动全球贸易脱离混乱,回归秩序。经过此次的贸易战,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开始更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化的价值。
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边,并和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以及各发展中国家共同推进国际经贸组织的改革及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的完善。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和不确定性,我们都应该坚定地倡导一个更加包容、普惠的全球化体系,相信它会更均衡地推动各个经济体的发展,更广泛地提升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