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强制用AI的公司,充斥着士气低落的负面情绪!开发者对AI代码深恶痛绝,领导却格外喜欢,好在公司几个月后就倒闭了;艺术家表示,这是对我专业能力的侮辱;国外一家大媒体Quartz,干脆解雇所有撰稿人和编辑,除了主编一律用AI代替。甚至,连AI CEO都来了。
在强制用AI工作的公司,是什么体验?
答案是,压倒性的负面情绪和士气低落。
一位员工直言,“在专业环境中关于AI的对话,让我很想跳海”。
戏剧性的是,一位软件开发者在忍受了AI写出的质量糟糕的代码几个月后,这家公司就倒闭了。
强制用AI做开发,公司已倒闭
外媒的一位记者,采访了数位软件开发者、艺术家和游戏设计师。他们的共同点是,因为在工作中被迫使用AI,简直要被逼疯了!
此前,AI要取代程序员这个说法,已经被各个大佬预言了一遍。但至少短期内,应该还不用担心。
这位小哥名叫Mitch,在软件开发领域有七年多的经验。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为一家小型科技初创公司编写开发者工具。
在这家公司,许多同事都对AI持怀疑态度。很早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对这项技术感到担忧。当时,团队只有一个小型AI插件,让用户在app上聊天。
和同事交流时,Mitch发现两人都有相同的感觉:AI是一个有趣的工具,但让人感到不安,这也并不是他们最初加入公司时所期望的事。
但是几个月后,情况变了!
这家公司的CEO,忽然对AI变得狂热起来,甚至开始修改部分应用程序的代码,就是为了让AI更容易理解和辅助工作。
更夸张的是,有一次开会时,CEO向这位开发者发问:你为什么没用公司给的ChatGPT帐户?这让他吓了一跳——公司居然还在关注这个。
另外,CEO也建议他开始使用Claude,为应用程序批量创建新功能,甚至还专门要求他用Claude写个功能来看看。
小哥猜测,或许CEO此举是想说服他来使用AI。
但是开发者小哥本人,对AI生成的代码实在难以忍受。用他的话说,就是“极其无聊,且毫无意义”。
诚然,AI写的代码更快,但从软件质量的角度看,这些代码比人类写的代码更差劲,而且很难处理。
“光是想到使用AI生成的代码,就让我非常沮丧,甚至觉得这抵消AI带来的速度优势,而且还会生成我不理解的更差的代码。更别提一个建立在剽窃基础上的工具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了。”
在他待在公司的这18个月里,CEO也逐渐变成了一位AI狂热分子,坚信AI就是未来。
在CEO看来,会用AI加速开发的程序员,将在未来占据绝对优势。
不过几个月后,公司就倒闭了。
老板坚持用AI,艺术家崩溃了
相比之下,这篇采访中的艺术家们对AI的抵制,就更鲜明了。他们的态度是:坚决捍卫人类创作者!
Bradley是一位资深的艺术家,供职于一家3A级视频游戏工作室。
在面试时,他就明确向公司表示:我非常不喜欢AI生成的内容。当时公司的答复是没问题,AI只会作为辅助。
结果实际入职之后,情况大相径庭,这家工作室开始做工作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AI。
最让Bradley感到痛苦的是,他的上司不是从草图开始去迭代最终的图像,而是会不断提示AI生成图像,直到满意为止,然后,整个团队就必须对整个作品逆向工程。
虽然艺术团队对AI非常抵制,但到了拉投资的时候,却又不得不使用AI生图来向投资者推销。
整个游戏都建立在提示词“如果这是一款**游戏”的基础上,具体细节没人知道,非常荒谬。
另一位艺术家、游戏行业顾问Francis表示,自己在和代理机构、工作室、出版商就AI进行对话后,直接想跳海。
他需要花费数小时来向他们解释,为什么AI在专业游戏开发流程中根本用不上,甚至还阻碍了视觉效果。
在他看来,项目的迭代和创意是最精彩的部分,需要人类艺术家去探索,才能让最好的想法实现。为什么要让AI来替人类来做这些,用的还是不属于人类的艺术作品?
“那些喝了AI迷汤的人不理解,所有头脑风暴和迭代都是制作游戏的一部分,它是游戏开发至关重要的部分,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深游戏设计师Ricky则表示,使用AI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侮辱。
他对AI的评价是,它不仅压制了自己角色中的创造力,也对人类工作中的意图和背景一无所知。
它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或个人经验在自己的脑海中,因为它没有思想。
Ricky表示,我们在为游戏设计任何东西时,都是从某个地方汲取灵感,受到了一些事物的影响,并通过自己作为人类的经验进行过滤。
而AI创意却失去了这一切,只是一个包装盒背面的列表而已。
解雇全体编辑,内容全靠AI产
另一家惨遭AI毒手的公司,是曾经备受赞誉的商业媒体Quartz。
在经历了一次令人费解且错误百出的AI内容尝试后,编辑团队目前已几乎全军覆没。
自2012年创办以来,Quartz已经几经易手。在上周被出售之前,它隶属于数字媒体集团G/O Media——首席执行官Jim Spanfeller,曾在宣布 G/O 于2022年收购该网站时,把 Quartz 的名字拼成了“quarts”。
转眼三年过去,截至上周,Quartz又迎来了新东家——加拿大软件公司Redbrick 。
作为此次交易的一部分,除了主编和执行编辑外,Quartz其余所有的编辑人员全都被开除了。
在博客中,联合创始人Zach Seward写道:“现在,Quartz可以安息了。”
正如Aftermath在一月份首次报道的那样,此前已在以“Quartz Intelligence Newsroom”署名发布AI生成财报摘要的Quartz,又开始以同样署名发布由AI炮制的新闻短文。
当我们仔细检查这些自动生成的新闻时,发现Quartz Intelligence Newsroom在“报道”中,不仅引用了其他明显由AI生成的劣质内容作为信源,甚至还在公然散布虚假信息。
在每篇文章的末尾,G/O都附有一则免责声明,声称“尽管我们力求准确和及时,但鉴于该技术的实验性质,我们无法保证总能达成目标。”
与此同时,The Inventory数月来也一直在使用AI大量炮制购物内容;这些帖子同样附有类似的免责声明,宣称内容“由AI生成,可能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Quartz和The Inventory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在最终脱手的几乎每一个网站上,G/O都曾大规模尝试用AI来粗制滥造新闻和财报文章。
此前,G/O就在颇具声望的体育博客Deadspin上,发布了数十篇内容过时且不准确的AI文章;并在深受读者喜爱的电影博客A.V. Club上,发布了从IMDb那边逐字抄袭的内容。
不出所料,Deadspin很快就被卖给了初创公司Lineup Publishing,A.V. Club则被卖给了Past Media。
甚至,汽车博客Jalopnik直到被买家Static Media接手的前夜(2025年2月下旬),都在以“Jalopnik Bot”的署名发布疑似自动生成的内容。
在这之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发生在科技媒体Gizmodo身上。(现已归欧洲科技公司Keleops所有)
当时,G/O的领导层不仅在没通知任何编辑人员的情况下,擅自发布了一篇充斥着错误、质量极其低劣的《星球大战》文章;而且还用AI翻译的英语文章,取代了原来的西班牙语作者。
Gizmodo的工会曾在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中,就此次出售和大规模解雇事件,点名批评了Quartz发布的劣质AI内容。
声明写道:“Jim Spanfeller在让Quartz充斥着AI垃圾内容后,解雇了整个编辑团队,并将其卖给了一家加拿大公司。对于一家处处打压和剥削新闻编辑室的公司而言,这种行为再次刷新了下限。”
“在我们进行下一份合同谈判之际,G/O管理层上演了迄今为止最离谱的一幕。Spanfeller持续进行着这场毫无底线的竞赛,我们为失去更多优秀的同事而心碎,并将继续为留下的人争取公平的合同。”
可悲的是,这些被高层用AI嚯嚯的媒体,出售时总会伴随着针对一线员工的大规模裁员,包括Sports Illustrated、CNET、Village Voice等都未能幸免。
世界首个AI CEO也来了
尽管人类员工对此深恶痛绝,但AI替代人类工作的势头依然如火如荼——从打工人到老板,无一例外。
就在最近,世界首个AI CEO——Heyboss AI诞生。
只要一句话,它就能完整地定制网站、应用程序和游戏,9分钟内就能上线。
创始人Xiaoyin Qu表示,自己不再是公司CEO,这一职位将完全由他们的AI接管。
这位AI CEO现在领导着首个由AI运营的开发机构,能取代传统开发团队和机构,而且速度快100倍,成本低10倍!
比如,它可以帮你打造一个调侃你穿搭的网站。
帮你创建一个虚拟电子鼓的合成器游戏。
或者帮你创建一个产品经理社区,来获得反馈。下面这个网站,它9分钟就创建出来了。
以及一个日式风格的抹茶店预约系统。
Heyboss AI的创始人、华人学者Xiaoyin Qu,曾获得了Pomona College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加入斯坦福攻读MBA,上学一年后辍学创办了Run The World。
2023年,Xiaoyin Qu又创办了AI编码游戏应用Heeyo,用AI为10亿孩子提供专属的教练和玩伴。
紧接着,1月23日,Heyboss正式出世,还从OpenAI、亚马逊手中拿到了融资。
虽然当前很多程序员、艺术家、编辑们对AI深恶痛绝,但饭碗被AI一锅端这件事,目前看来已经是时代大势,不可逆了。
参考资料:
https://aftermath.site/ai-video-game-development-art-vibe-coding-midjourney
https://x.com/quxiaoyin/status/1909642380904645048
https://futurism.com/quartz-fires-writers-ai-sl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