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网】
看安徽实体企业如何用期货工具“驯服”铜价
作为全国重要的电缆制造基地,安徽省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电缆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其中,无为市高沟镇凭借“中国电缆之乡”的美誉,形成了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产业景象背后,行业内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挑战。电线电缆行业对铜、铝等大宗商品原材料高度依赖,其中铜材占生产成本的60%~80%。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增强等因素,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的期货公司凭借在金融衍生品与供应链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携手安徽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下称协会),构建“金融+产业”融合模式,为协会会员企业提供全链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助力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项目背景
电线电缆企业作为国民经济“血管神经”的制造者,承担着能源输送与信息传递的战略使命。但因其特有的产业属性,面临着三大风险管理难题:
产业特性难题
产业具有重资产、原材料依赖度高的特点,成本结构刚性。铜材因优异的导电性能,在高端电缆生产中占比60%~80%。不过,铜价波动相对剧烈,2022年至2024年,沪铜主力合约价格在65000~88000元/吨运行,振幅超35%。同时,企业库存周期长,需提前1~3个月备货以满足订单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存货价值。
订单与生产矛盾难题
行业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企业依据客户订单采购原材料。但订单价格签订后需锁定成本,而生产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甚至跨年。此外,下游客户(如电网、房地产企业)议价能力强,部分客户采用“年度框架协议+季度调价”机制,价格传导滞后,原材料涨价难以完全转嫁,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供应链不确定难题
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主产国智利、秘鲁罢工、物流中断等供应端事件频发。并且,国际铜以美元计价,人民币汇率波动进一步放大了进口成本风险。
实施过程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企业对全方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风险意识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管理”
在电线电缆行业,铜材成本价格波动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对期货工具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企业及行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是构建有效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为此,期货公司联合协会,持续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及资深分析师,为电线电缆企业高管普及期货工具的应用场景与操作逻辑。例如举办“有色品种宏观形势展望及业务规则讲解”等专题培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企业高管传授期货知识。
2018年6月9日,在“安徽省线缆企业现状及转型升级”主题培训中,协会代表系统阐述了期货套保对企业稳健发展的战略价值。这场培训如同种子,在行业内生根发芽,改变了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知。
此后,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期货公司安排专人长期对接协会,通过集中走访、现场座谈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收集需求。
2024年,某特种电缆企业存在采购需求,其通过“一对一”指导,制定了科学的采购与套保策略,以至于在铜价波动行情中保持了稳定的利润增长。
2025年2月,在协会召开的“集中采购供应链平台建设研讨会”上,某电缆集团总经理坦言,“采购难、销售难、资金难、利润低”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基于企业实际需求,期货公司将培训和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宏观 —产业—企业”三级研究框架,为协会会员企业提供铜价走势分析、库存周期预测等定制化报告。
风险管理从“单一套保”迈向“精准对冲”全场景
锁定原材料成本的套期保值实践。铜价波动剧烈,电线电缆企业要稳定利润,需进行工具创新。针对行情上涨期间锁定采购成本的需求,企业根据订单周期采用最优套保比例和动态调仓机制。2024年3—5月,协会某会员企业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进行套保操作。企业累计持有690手沪铜多单(约3450吨),并根据订单周期灵活调整持仓比例。当铜价从70000元/吨涨至80500元/吨,期货端盈利基本覆盖了现货端采购成本的增加,有效对冲了铜价上涨风险,保障了订单利润稳定。
灵活应对价格波动的场外期权创新。铜累购期权固定赔付产品针对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风险承受力弱的特点,设定了[76000, 79000]元/吨的收益区间。当铜价在该区间内时,企业每日获得2175元固定补贴(5吨×435元/吨);当铜价跌破下限时,企业可以双倍获得远期多单。该产品提供个性化方案,弥补了价格风险管理短板,使企业能够更灵活、低成本地应对复杂行情变化,稳定现货采购价格。
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集采平台搭建。为进一步优化电线电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期货公司携手协会积极搭建电解铜供应链集采平台,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该平台整合了冶炼厂、仓储、用铜企业等资源,通过集中采购形成规模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集采平台的业务流程设计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平台定期采购电解铜,下游用铜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签订长期或短期供货协议,也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随需随采。这种灵活多样的采购模式,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还提高了采购效率。
为确保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行,集采平台采用全面的价格波动风险解决方案,利用专业金融工具优化贸易流程,帮助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效果评估
协会成员企业构建了风险管理的闭环生态,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与共赢发展。
科学决策推动稳健经营
产业企业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支持与行业研究服务,逐步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学会运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并制定更合理的采购与套保策略。
精准对冲价格波动
电线电缆企业面对价格波动风险,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实现全场景风险管理。在期货套保方面,利用铜期货合约操作,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企业利润稳定。场外期权产品的应用提升了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累购期权将传统批量采购优化为每日采购,平滑采购成本。
实现产业链共赢
集采平台的推出优化了采购流程,推动了供应链协同创新。下游铜加工企业可根据生产需求采购,减轻了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积压,降低了采购门槛。加上期货公司提供的专业套保服务,企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价格波动风险,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通过“认知赋能—工具创新—生态协同”三端发力的完整体系,协会成员企业有效应对了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链挑战,传统制造业在“金融+产业”模式的护航下稳步转型升级。这一模式不仅为电线电缆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者单位:华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