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网】
近日,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引起轩然大波,其计划按照英国10%、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越南46%、柬埔寨49%、中国34%等标准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关税。加上今年1月、3月各加征10%关税,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关税比例高达54%,远超市场预期的40%左右。A股连续两日低开,开始计价贸易壁垒产生的外需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从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份额看,主要影响类别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械设备零件、纺织服装、汽车及家电。
对比2018—2019年的贸易冲突,此次范围更广,但国内需求对冲效果重于关税反制措施。2018—2019年美国从对自我国进口的钢铁和铝材加征25%、10%关税开始,逐步扩大征税商品类别,直至对价值2000亿美元以上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2025年1月至今,特朗普不仅针对中国,还对墨西哥、加拿大及欧盟等贸易伙伴加征20%以上关税,且包含所有进口商品,此次贸易冲击,涉及国家广泛,尤其是对东南亚(日本、越南、韩国等)征税额度在24%以上,我国“转出口”贸易路径也将受到影响,难以“绕道”部分对冲出口需求的下降。
特朗普政府加税的目的在于促进制造业回流,将贸易逆差转化为本国收入。但目前由于美联储考虑通胀平衡维持高利率环境的态度难以改变,仅依靠高筑贸易壁垒,可能造成美国企业在高借贷成本压力下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3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再次降至荣枯线以下。相比强行扭转逆差,后续与各国的谈判条件更加重要。对我国来说,出口目的地中美国的占比逐年下降,且政策态度更倾向于打通经济内循环,我国早已对特朗普就任后可能的贸易政策表态,将研究以刺激内需恢复的方式加以应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加力的财政政策导向,特别国债、赤字率、专项债等均有所上升,用于消费补贴和稳地产、稳定资本市场信心。从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看,国内制造业PMI率先修复,新订单代表的需求端以及生产端都显示出积极信号,且政府债高增带来的基建投资加速、科技产业加速转型带来的高新技术行业投资正在酝酿。因此,笔者认为,本轮关税争端,国内需求刺激政策对冲效果重于关税反制措施。
A股出口链行业盈利可能集中受到冲击。分析我国对美出口主要商品,占比较大的是机电、纺织物、贱金属、化工塑料及汽车相关,此次也针对汽车行业特别征收25%关税。参考上一轮贸易冲突A股相关出口链行业的季度财报表现,基础化工、钢铁、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汽车电子和机械设备按显著性由高到低排序,均出现净利润增速下滑、由增转降等趋势。按照时间线看,这些行业2018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利润收缩,2019年持续同比负增长,其中电子行业盈利韧性最强,且关税协商后最快好转,而汽车、基础化工、钢铁行业均经历了四个季度的两位数同比下降,利润受损较严重。
10%的基准关税4月5日开始征收,对不同贸易伙伴的更高关税4月9日开始征收,近期国内将召开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预期将公布更多对冲性经济刺激措施。笔者判断,本次关税危机涉及范围更大,但谈判空间仍存,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应结合内需恢复情况综合衡量,预计主要以短期风险偏好下降、结构性承压形式影响A股走势。但4月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期,盈利改善确定性高的消费、电子、非银金融、保险等板块值得关注,出口链相关行业下半年业绩压力将加大。(作者单位:广发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