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及中方反制对后市影响

【来源:东方财富】


  一、美征收对等关税及中方反制细节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如下:首先,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其次,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60个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对中国34%,对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日本24%,印度26%,韩国25%,泰国36%。瑞士31%。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在原来已加20%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34%关税,这样从4月9号起将执行关税将超之前预期,累积税率达到54%。 初步估算,本次对等关税完全落地后,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将上升大约17个百分点,升至20%以上,达到美国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此外,欧盟表示,特朗普对等关税不可接受,将进行报复。日本、韩国等表示,没有计划征收关税,希望进行谈判。印度、越南等国表示将削减对美关税税率。

  按照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只要对方不反制,目前的税率将是最高水平。”“对谈判持观望态度”。34%的关税税率,符合特朗普“极限施压”的一贯风格,市场预期中美双方就具体税率有谈判的空间。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遏制中国属于特朗普的既定政策,不宜对谈判前景过于乐观。

二、对具体品种的分析

  对中美宏观经济和具体产品的影响:

  尽管此前市场对特朗普征收关税已有预期,但落地的关税幅度仍然远超市场预期。市场担心关税将导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风险资产全线大跌,两个交易日内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近10%,中概互联指数跌幅近10%,A50指数期货跌近3%,大宗商品也同步下跌。就连传统上被认为避险的黄金也较高点跌5%。

  中国2024年以美元计价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上升4.9%;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同比下降0.1%。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3610.32亿美元,占中国GDP的2%。

  无论是中国对美出口的绝对规模,还是贸易顺差占中国GDP的比例,都是非常显著的。虽然很难具体量化关税对中国经济GDP的具体影响,但毫无疑问,关税对中国出口乃至GDP的冲击都是非常显著的;考虑到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和各国对美的反制措施,关税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还将放大。

  具体到2024年的进出口结构中,我国向美国出口最多的也是机械电子类产品,出口额为15476亿元,占比41.45%。与机械电子类产品进口相比,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7倍,本类产品的顺差额1.28万亿元,占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总额的一半。其中:出口智能手机9309万部(2023年为9671万部),出口金额2502亿元,占比6.70%,单价折约2687元/部。出口笔记本电脑4526万台(2023年为4408万台),出口金额1799亿元,占比4.82%,单价折约3974元/台。出口平板电脑2929万台(2023年为4054万台),出口金额508亿元,占比1.36%,单价折约1733元/台。出口蓄电池2.50亿个,出口金额1165亿元,占比3.12%。出口通讯/音像设备及零部件2092亿元,占比5.60%。出口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976亿元,占比2.61%。

  其次是纺织鞋服类产品,出口金额4686亿元,占比12.55%。其中:出口鞋服3161亿元,占比8.47%。出口假发2.55万吨,出口金额192亿元。

  第三是家具/灯具/玩具/运动/游戏等杂项制品,出口金额4595亿元,占比12.31%。其中:出口坐具/家具1545亿元,占比4.14%。出口游戏/运动用品1162亿元,占比3.11%。

  第四是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金额是2150亿元,占比5.76%。

  第五是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金额是1891亿元,占比5.06%。

  第六是运输设备类产品,出口金额是1801亿元,占比4.82%。其中:出口全地形车/高尔夫球机动车45.24万辆,出口金额是87亿元,单价折约1.92万元/辆。出口客车/轿车/越野车10.51万辆,出口金额是174亿元,单价折约16.56万元/辆。出口摩托车/脚踏车672万辆,出口金额是124亿元,单价折约1852元/辆。出口无人机63.22万架,出口金额是13.74亿元,单价折约2173元/架。

  然后依次是个人电商/低值简易通关商品(占比4.37%)、化学品及化工品(占比3.44%)、光学/计量/医疗精密仪器(占比2.39%)、石材/陶瓷/玻璃制品(1.59%)、皮革制品(占比1.22%)等。

  因此,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机电、纺织等工业制成品。美国对华征收关税影响的大宗商品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能化产品。

  具体到2024年的进出口结构中,我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是机械电子类产品,进口额为2697亿元,占比23.17%。其中:进口集成电路472亿个(2023年为372亿个),进口金额839亿元,占比7.21%。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319亿元(设备个数4020台),占比2.74%。进口发动机及零部件532亿元,占比4.57%。

  其次是农副食品类,进口额为1901亿元,占比16.33%。其中:进口转基因黄大豆2213万吨(2023年为2348万吨),进口金额856亿元,占比7.36%。进口小麦/玉米/高粱966万吨,进口金额206亿元,占比1.77%。进口肉类和水产品100万吨,进口金额294亿元,占比2.53%。进口棉花88万吨,进口金额132亿元,占比1.13%。

  第三是能源类产品,进口额为1643亿元,占比14.12%。其中:进口原油964万吨(2023年为1429万吨),进口金额429亿元,占比3.68%。进口液化天然气416万吨(2023年为313万吨),进口金额172亿元,占比1.48%。进口液化丙烷/丁烷1801万吨(2023年为1319万吨),进口金额是827亿元,占比7.11%。进口煤炭1213万吨(2023年为682万吨),进口金额是141亿元,占比1.21%。

  第四是化学品与化工品,进口额为1469亿元,占比12.62%。其中:进口有机/无机化学品447亿元,占比3.84%。进口化学药品(血清/疫苗为主)401亿元,占比3.44%。进口化妆品/洗护品142亿元,占比1.22%。进口衬背试剂123亿元,占比1.06%。

  第五是运输设备类产品,进口额为1086亿元,占比9.33%。其中:进口越野车/小轿车/小客车10.55万辆,进口金额517亿元,占比4.44%,单价折约49.02万元/辆。进口空载大于等于15吨的飞机70架,进口金额370亿元,占比3.18%,单价折约5.29亿元/架。

  然后依次是精密仪器(占比7.82%)、塑料/橡胶及制品(占比5.34%)、金属及制品(4.35%)、木材/木浆(占比1.71%)、金属矿产(占比1.17%)等。

  因此,中国对美征收关税主要影响的大宗商品包括:LNG、原油等能化品种、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

  总之,关税对于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巨大,打乱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也可能带来美国通胀水平上升,经济增速放缓,衰退风险加大。需要小心全球经济集体进入深度衰退的风险。预计中国将迅速出台扩张性的对冲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包括降准降息;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刺激消费和房地产需求。

  对金融期货的影响:

  鉴于关税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巨大利空,市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将显著放缓,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也预计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予以对冲。因此,关税显著利好国债期货,预计未来国债期货将强势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国债收益率处在相对低位;抛开关税影响,中国经济呈现平稳复苏态势;内需政策有发力空间,建议保持一定的谨慎。

  对于股指期货,关税打乱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市场担心企业盈利增速下滑。同时,全球衰退风险加大,影响全球市场风险偏好risk-off。因此,近期股指期货将承受较大压力。但是,一方面国内资产估值水平处在低位,对关税已有一定预期,杀估值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有对冲空间,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因此,不宜对中国权益市场过度看空。事件冲击后,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仍将按照自身规律运行,仍然看好中国权益资产的长期表现。建议短期回避,等待做多的机会。

  贵金属市场的影响

  对于黄金,黄金一般被认为具有避险属性,关税利好黄金,但关税落地后,黄金先涨后跌,明显回调。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危机模式下,全球金融系统产生流动性问题,黄金被迫抛售,类似于2020年疫情期间全球金融市场的“熔断”。我们仍然看好黄金的长期价值,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加大、各国货币政策可能被动宽松,以及全球化的逆风,都有望成为黄金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驱动。同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损害美元的信用,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去美元化”,利好黄金的配置价值和避险价值。我们认为,冲击结束后,黄金有望延续向上的趋势。

  尽管白银与黄金同属贵金属,但近期白银跌幅巨大,最近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一方面,白银一般与黄金同涨同跌,但波动性高于黄金,受流动性冲击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白银具有工业属性,避险价值不如黄金,全球衰退风险加大,利空白银的工业需求。因此,白银的逻辑不如黄金,建议保持谨慎。

  对原油的影响:

  美国实施对等关税之后,全球风险资产大幅下跌,值此之际,OPEC+会议决议让人失望。根据OPEC网站4月3日发布的声明,OPEC+组织同意在5月份向市场增加41.1万桶/日的石油供应,这一调整相当于三个月的增量,包含原定5月的计划增量及额外两个月的增量。受此影响,布伦特原油连续两日下跌,跌破70美元关键点位之后,再次跌破65美元关键点位,主力合约最低探至64.01美元。后续原油走势依赖于贸易摩擦的走向,继中国率先反击之后,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会采取何种措施。笔者预计这不会如特朗普所愿,全球经济遭遇重大挑战,拖累原油价格走低。在60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会获得支撑,而此时OPEC会采取措施以支撑原油价格。策略上,原油前期空单可止盈离场,新仓谨慎参与。不管怎样,市场波动加大,轻仓为主。

  对铜的影响:

  全球市场遭遇风险时刻,累及精炼铜的市场表现。今年初,精炼铜大幅上涨,尤其是Comex铜涨幅远远超过Lme铜,主要驱动因素就是美国即将对铜征收关税,铜贸易商提前抢跑,大量铜运往美国,导致精炼铜库存紧张,价格上涨。而如今美国对等关税颁布,虽然特朗普对进口铜单独加征关税的预期依然存在,但美国占全球铜供需比例较小,铜关税更多影响中短期贸易流和美铜-伦铜价差。

  贸易战全面铺开,美国优先政策并未达到预期,中国率先反制之后其他国家及经济体的措施尤为关键。事态如果继续升级,铜价难以独善其身。短期内,不建议参与市场交易,或仅轻仓参与。

  对豆系商品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4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我国于4月4日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予以反制。美豆进口关税已累计加征43%,23/24年度美豆进口占比为20%,至2025年2月,24/25年度中国已进口美豆1672万吨,按20%进口占比测算,年度进口美豆完成率已达88%,预计本次加征关税对于25/26年度影响更大,豆系商品远月反应或更为剧烈。中美贸易摩擦促使中国大豆进口更多转向巴西,预计带动巴西大豆离岸基差上行,中国大豆进口成本抬升,豆系商品下方支撑有所加强。巴西大豆创记录丰产,4月国内大豆到港量显著攀升,国内大豆供应趋于宽松,24/25年度大豆供应偏充裕仍是主基调。由于关税扰动加剧叠加市场情绪极端化,短期市场可能会过度反应,节后开盘豆系商品可能出现大幅上涨甚至涨停情况,预期后续贸易摩擦仍可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短期极端情绪后市场仍将回归基本面,多头可考虑关注冲高离场机会,若第二个交易日仍有冲高,或可考虑关注豆系商品虚值看跌期权机会。

(文章来源:西南期货)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川普加征关税,用意是什么?

抗风险潜力股来了 境外收入低于10%+连续10年ROE超15% 仅7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