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AI算命、AI直播、AI培训、AI炒股……”
当村里的老人都开始讨论并学习使用AI时,不同花样的“AI套路”,正在精准瞄上诸多对AI一知半解,却求知若渴的群体。
坐标贵州某县城的70后李姐,最近沉迷于AI算命。通过短视频平台,她关注了一位“AI算命大师”,9.9元一位,她给全家都算了命,“大师用AI算的,很准。”
但为了“解运”,李姐又花了299元,“大师算出来我有一劫,但他说他有办法给我解。”不过,直到李姐的孩子小林发现此事,她才明白自己被套路了。
在00后小林看来,自己母亲就是诸多“AI小白”的画像,“AI浪潮快速来袭后,有很多人,他们通过互联网接触AI,但对AI一知半解,这些‘AI小白’,正在成为‘AI套路’的受害者。”
实际上,正如小林所言,面对扑面而来的AI浪潮,那些存在信息差的群体,正在全面沦陷,成为各种“AI套路”的重灾区。
在AI从业者马少看来,信息差,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一边是存在信息差的群体,拥有蓬勃不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边却是商家打着AI的旗号,不断收割这些群体,进行’圈地运动‘。”
这些“AI套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行业,他们席卷各大线上平台及线下公众场景,穿着“AI”的外衣,实则进行保险、股票,甚至信贷和保健品的收割。
“仿佛所有原始的搞钱套路,都可以在AI上重新做一遍。”马少强调,目前来看,这些“AI套路”,难以监管,“或许只能通过市场教育来减少损失。”
一、毫无防备的“AI小白”
越来越多的“AI套路”,正在收割“赛博边缘群体”。
清明假期,回陕西老家祭祖的任强发现,自己返乡创业的堂哥大任搁置了原来的创业项目,沉迷于学习“AI直播”。
一问才知道,大任跟着网络上的AI导师,投入了数千元,正在进行“AI直播”的创业,用大任的话来说,“大家都在学习AI直播,再不跟进就晚了。”
据大任透露,他的AI导师在北京,非常资深,有数千名学员,“她自己通过AI直播,每天至少能赚数千元。”
大任甚至去了北京,跟着AI导师现场学习了几天,在他看来,“收获颇丰。”
据大任介绍,所谓的“AI直播”培训,是购买导师指定的“会员”,便可在其指导下,录制一段视频后,在导师指定的小程序上,自动生成自己的“AI数字人”,并发布相关的带货视频。
大任透露,AI导师的会员,有三个档位,“498元是入门会员,还有3600元会员,以及29800元会员。”
其中,498元的会员,仅能生成自己的“AI数字人”,而3600元档位的会员,导师将提供相关的“增值指导”服务,而29800元档位的会员,则可以带货相关的产品。
图:大任所学习的“AI直播”相关内容
来源:大任供图
最初,大任只是购买了498元级别的会员,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后,最终,他购买了该AI导师的3600元级别会员,并开始带货导师指定的保健品。
截至目前,大任已经“带货”近一个月,但并没有多少收入,不过大任坚信,自己能够收回成本,因为他的AI导师,已经实现了“日入数千”。
在大任看来,即便是“带货”不理想,所学习的AI知识,以后也可以自己带货。
不仅仅是大任,在临近北京的河北某县城,65岁的王老太也成为了该“AI直播”的3600元档位会员。
在王老太看来,“AI太火了,不学跟不上时代,这个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键就能生成只属于我们自己的AI数字人,还能够带货,省事省心。”
“3600元,能学到AI知识,还能生成专属自己的AI数字人,没什么吃亏的。”这是大任和王老太的共同想法,实际上,也是诸多接触“AI直播”培训用户的想法。
不仅仅是“AI直播”,DeepSeek爆火时,大任便在网络上购买过《清华大学DeepSeek使用教程》。
虽然任强告诉过大任,该课程实际上是免费的,但大任表示,“你们能够接触到,但我们接触不到,这个钱花得很值。”
任强则对大任的行为表示无奈,“劝过了,但他们深信不疑。”
二、披着“AI”外衣生猛拓客
不得不重视的是,“全民AI”后,很多原始搞钱套路,都开始裹上“AI”这个时下正流行的高大上的外衣,逐一重演。
90后娜姐,便是大任的“AI直播”导师,她通过持续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利用“AI直播”赚钱的内容,来获取“粉丝”,“每带一个学员,就有相应的提成。”
在大任的介绍下,“听筒Tech”联系了娜姐,她极力劝说“听筒Tech”成为她的29800元档位的会员,她告知“听筒Tech”,成为29800元档位会员后,还可以带学员,通过获取学员,便能够赚取更多的收入。
“在这个AI时代,你不学,就落后了。”这是娜姐他们的统一话术,如今,娜姐每周进行数场线下培训,她的学员已经发展到不同的省份,“大部分都是县城里的,很多是宝妈,还有很多本来就做直播的人。”
娜姐说,“别错过AI这个风口,越早学习,越早赚钱。”
在娜姐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听筒Tech”看到,她频繁更新如何利用“AI直播”赚钱的相关内容,且强调自己“教学员AI直播赚钱”、“日入数千”等。
除了“AI卖课”和推销保健品,“AI算命”也精准地瞄准了这些群体。
在社交平台,诸多“AI算命”的相关内容层出不穷,李姐便是通过短视频平台推荐的“AI算命”相关内容,才被“套路”。
图:短视频平台关于“AI算命”的相关内容
来源:视频号(左)、抖音(右) “听筒Tech”截图
“算命的大师说,9.9元算命,但算出来我命里有一劫,他能化解,费用是299元。”为了化解李姐的防备心,大师还给李姐发了他是如何用“AI”给她算命的过程,并告诉她,“这是高科技,很先进的。”
当然,最终,深信不疑的李姐,花299元,为自己“命中的一劫”买了单。
在李姐的指引下,“听筒Tech”关注了该大师的社交平台账号,发现该账号有数万粉丝,其主页内容封面全部为“DeepSeek”,数条内容点赞超万。
在评论区中,不少粉丝留言“算命”,博主均回复“私”。
实际上,不仅仅是“AI直播”和“AI算命”,利用AI拓客搞钱,被充分应用到不同领域。
直销,同样是AI拓客的重灾区。
在小红书,一位名为“安利网络构建者”的账号,这样解释直销模式对AI的需求,“无论是视频、音频还是文案,利用AI不仅每天可以生成十几条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还能定位目标受众,实现精准引流和商业转化。”
在其他社交平台,有账号直接打着“新直销时代,AI是打造工具”、“传统直销将落幕,AI将引领直销新时代”的头衔,进行用户“圈地”。
比如,一位博主分享了将“DeepSeek+直销”打造AI销冠的过程。他表示,亲眼目睹了AI怎样将一个犹豫不决的客户,一步步促成交易并下单,“简直杀疯了,销售逻辑无懈可击。”
但实际上,该播主依然是在利用AI来吸引用户迈入这个新的市场。直观的是,他在笔记的转发摘要上这样写道,“我们有产品,有课程,有工具,评论或私信我,即可了解同款工具。”
也即是说,无论是“AI直播”,还是“AI算命”,抑或是其他行业,都正在利用AI去获取客户流,然后再进行商业转化。
三、AI时代,尤其要拒绝“套路”
种种迹象表明,所有传统搞钱套路,正在借助AI,重新演绎一遍。
不仅仅是此前一直备受质疑,杂乱无章、真假难辨的“AI卖课”。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进一步引爆AI应用市场,保险、保健品、股市、信贷等等,这些传统行业都在利用AI,来挖掘商机。
实际上,几乎每一个风口,传统销售行业都会利用新的科技技术,来进行获客。此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O2O模式正火之时,很多销售团队都披着“技术革新”的外衣,进行资本收割。
其实,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这轮AI革命时代,该类问题却显得尤为重要。
在马少看来,大任和李姐等“AI小白”用户,之所以对这些“AI套路”深信不疑,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群体既有对AI求知的渴求,却又困于信息受限,“巨大的信息差,导致这些群体对一些披着AI外衣的套路失去了防备心。”
“关键是,在AI和短视频等的双重作用下,造成信息的无差别深入渗透,直接面向超11亿网民,尤其是带动无信息甄别能力的青少年和中老年等’AI小白‘群体,在内容的驱动下造成‘冲动消费’。”马少强调。
这种聚焦效益,在尚未得到有效的监管下,一旦发生规模问题效应,非常严重。“尤其是利用AI导流,进行金融信贷和电信诈骗,后果就更不堪设想。”马少表示。
于此,深圳一位律师告诉“听筒Tech”,“如果是通过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去获客,本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可以根据《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追究商家的民事责任。但消费者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理性评估需求,优先选择公开资源入门。”
上述律师认为,消费者购买相关课程前,要核实机构营业执照、师资背景等。一旦碰到此种欺诈,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课程分类标准,要求审核并公示资质证明,推广公益性教育。
但是,该律师还表示,“虽然有相关法律规定可解决,但问题是维权成本高,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默默忍了。”
很显然,破解AI市场的乱象,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比如,消费者端,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看待AI培训广告,不盲目跟风购买。而培训机构,则应诚信经营,提升课程质量,切实履行承诺的服务内容。社交平台方面,同样应该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把控。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加大对AI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和标准。”上述律师直言。
但马少依然遗憾,毕竟,更多情况下,最终还是消费者为AI这一轮新的市场教育“买了单”。
(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听筒Tech,作者:小听,编辑: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