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嫉妒的打工人,在广西放“K歌假”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牧羊,原文标题:《全中国最令人嫉妒的人,在广西放“K歌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没想到,当其他省份的打工人在与“周一综合征”激烈抗争时,广西人已经率先享受起了悠长假期。

没听说过“三月三”的朋友,或许还在好奇广西人怎么凭空多出了假期。这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官方学名壮族三月三,民间俗称“广西人的法定假期”。

今年的三月三,连放四天。(图/网页截图)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喜得假期的广西人会雷打不动地开始祭祀、对山歌、抢花炮、抛绣球、跳竹竿舞。而一旦外省人听说广西人因为要“K歌”而收获两天假期时,很难不把手里的键盘敲出玩命的“风范”。

更心酸的莫过于在外漂泊的广西游子,他们在工位上眼巴巴刷着老家朋友圈的五色糯米饭,只能攥着身份证悲愤质问:“就不能按身份证地址实名放假吗?”

退一万步讲,这么好的节日,难道就不可以全国推(放)(假)吗?

广西三月三,不只放假这么简单

如果只以“白捡假期”来理解三月三,未免太小看了它对于广西人的意义。

三月三的源头可追溯至中原地区的上巳节。汉代以前,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都会临水沐浴以祛除灾厄,称为“祓禊”。自魏后,节日固定为夏历三月初三,又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游等活动。

后来,壮、侗民族的先民在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中吸收了这一节日文化,并与本土习俗相融合,使其从单纯的除秽、求子祈福仪式中,发展出了祭祀祖先、倚歌择偶的独特传统。

比如,壮族称三月三为“歌节”,节日来源与歌仙刘三姐息息相关:相传刘三姐在三月初三被财主所害,坠崖身亡。在她遇难的这天,广西象州等地“州峒赛祠,歌连谷应”,以歌追思刘三姐。

碰蛋也是壮族三月三的习俗之一,被染成各种色彩的鸡蛋会被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青年男女则手持彩蛋用于碰蛋示爱——谁的蛋被碰破,就说明接受对方的爱。

侗族的三月三是“花炮节”,相传一位姑娘在河边洗衣服时救下一条小鱼,第二年三月三,这条小鱼变为一位美丽的少女特来向姑娘谢恩。她向天上撒花,引得人们争抢,后来渐渐演变为今天的“抢花炮”活动。

除此之外,岭南地区聚居民族众多,各地都演变出不同的节日传说和习俗。如罗城把三月三称为“拜婆王”,全屯集资买肉敬祭“婆王庙”,祭后便分肉带回家;隆林的彝族会在三月三拜山神,祈求天爷下雨,全寨平安。

过节形式或有种种差异,但对唱山歌始终是过三月三的灵魂。

广西多山多水,人们在劳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喊叫沟通,逐渐演变成山歌。加上广西世居的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中没有系统的文字,主要依靠口头语交流,而擅长唱歌的人,往往信息交流能力更强,更容易在族人中受到欢迎,因此山歌便成为了广西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青年男女聚会唱歌、交朋结友,或是广大群众会亲访友、听歌赛歌的活动,被称为“歌圩”。

歌圩时,参加对歌的主要群体是青年男女,他们往往三五成群,当对方唱时,同伴们可以一边听,一边商议如何对答。

一般男生先唱“游览歌”,发现喜欢的女孩,便开始唱“邀请歌”或者“见面歌”,女生回应后,两人对唱“询问歌”,让双方互相了解。之后还有对唱“交情歌”“爱慕歌”,分别时再唱“分别歌”。如果对歌过程中互生爱慕之情,就会互相赠送绣球、五色糯米饭等定情信物。

除此之外,田间劳作的间隙、婚嫁仪式的现场,甚至村头树下的闲谈,都可能成为对歌的契机。优质的对歌过程中甚至能学到许多知识,许多中老年人与小孩都喜欢旁听、品评,甚至还会给对歌双方当“参谋”。

因此,即便是在民俗节日氛围并不算浓厚的当下,提起对山歌,上至80岁的阿婆,下至幼儿园的小孩,就算不知曲调,也起码能喊上一句“嘿撩撩螺”。

无论山歌里对的是什么内容,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郑重是三月三的主旋律——在梯田和歌圩之间,认真过节和认真工作同等重要。

闯入三月三,见证一场流动的民宿盛宴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正式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从此之后,每年三月,“广西”便成为了互联网上最让人羡慕的IP地。

如果说春节给人们带来的是归巢的温暖,那么三月三则代表一场出走的“狂欢”。精打细算的广西年轻人早已做好了规划:三月三假前是周末,不久后又是清明,只要自己再请两天假,前后可以拼凑出一个长达9天的假期。

尽管假期天数无法全国统一,但是三月三的感染力早已溢出省界。对广西的山、水、人、事早已心痒痒的年轻人,少不得翻出年假、调整行程直奔广西,把自己投入一场未经排练的春日盛宴。

初到南宁的游客常被青秀山的花海震撼:桃花岛上12万株桃花争相怒放,叶子花园里的三角梅成片盛开,似为春天铺上一层厚厚的玫红色地毯。要是逛累了,还能坐上小火车一路穿过赏花秘径。春风吹过,鼻尖都是淡淡的花香。

民歌湖的音乐小镇会举行民歌大会,但论对歌,真正的高手在武鸣歌圩。那里的对歌没有固定台本,阿公阿嬷信手拈来的歌词才是最古早的freestyle。而当数十根竹竿在地面整齐地敲击出清脆节奏时,围观人群从试探性地伸脚到现学现跳,只需要5分钟时间。

向北240公里,柳州街头的紫荆花和黄花风铃木簇拥着马拉松赛道,成为流动的春日画廊。租一辆电动车绕着柳州老城区跑上一圈,再随便找一家小店吃锅气十足的炒螺蛳粉,足以将积攒多日的班味一扫而空。

△清晨,年轻人围坐在粉店的桌前嗦粉。(图/曾宝气 摄)

充满滇黔桂边关风情的百色则一头扎进了非遗文化的海洋。靖西矮人舞、彝族跳弓、瑶族铜鼓舞、田阳瓦氏方阵都能在龙景体育公园同台展演。伴着耳边的壮族马骨胡live,在市集上淘来一个“麽乜(mōmiē)”香包,和手艺人们沟通的几句话就值得文青们回味良久。

崇左边境线上的德天瀑布更是提供了奇妙的“一日两国”体验。花214元预约一个跨境一日游官方旅行团,就可以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游览越南竹林佛寺、品尝西贡美食。在路边小贩手里买一把板栗、一瓶酸奶,再坐上竹筏感受瀑布的水汽迎面而来,绝对是此生难忘的体验。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龙脊梯田上体验过抛绣球的人显然对此深有感触。如果赶上阳朔遇龙河的金龙巡游,还可以坐上竹筏近距离观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就算是见惯了各式米其林推荐的老饕,也很难抗拒广西美食的诱惑:枫叶、红蓝草、密蒙花染色的五色糯米饭自带植物的清新和柴火的暖香;路边随处可见的蕉叶粑粑令糯米脑袋流连忘返;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鱼、虾仁、葱花、老蒜做馅的菜包和腐乳水一起焖熟,咬上一口便能让平时自律戒碳水的打工人幸福得原地转上三圈。

去别的城市或许还需要劳心劳力寻找攻略,但三月三的广西可以一站式解决旅行不知道去哪里玩的问题。只要跟着本地人四处扎堆,假期的每一天都能无比充实。

路上所见的本地人会热情推荐数不清的节庆活动,随处可见的民俗演出永远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人加入体验。这里的全民对歌、非遗遍地并非一时表演,而是广西人日常表达情感的普通载体。

习惯了特种兵式打卡旅行的年轻人,也会在这全城互动的氛围下慢下来。可以说,广西三月三最好的风景,就是制造风景的人。

正是他们这种流淌在血脉中的豁达,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成为了可期的节日。也只有亲临现场,才会明白我们向往的不只是假期,还有广西人这种在柴米油盐中唱出一朵花来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黄伟林.广西三月三文化漫谈[J].当代广西,2025,(5):61.

[2]李尚励.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3]覃桂清.“三月三”源流考[J].民族艺术,1994,(1):59-69.

[4]李桐.广西壮侗民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89,(3):117-128.

[5]何维颉.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J].戏剧之家,2016,(21):277.

[6]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7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时代之城,嘉定南翔新盘!时代之城,嘉定南翔新盘!

特朗普:可能在4月1日晚或4月2日宣布关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