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障,把这个职业的人逼下岗

【来源:虎嗅网】

“您好,欢迎致电……”

“人工服务。”

“您可以先和我描述一下遇到的问题……”

“转人工!”

“人工座席繁忙,您可以再和我描述一下……”

“我就是要人工服务!”

“为确保您得到准确的人工客服帮助,希望您再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

“人工!”

方晓曼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咨询,竟然要转4遍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难度比以前提高了100倍”。

她甚至总结出了一套找人工的“实战经验”:除了开始的按键选择外,就是不停地对电话说“转人工”“人工客服”“人工服务”,AI会假装听不懂你说话,一般你需要重复2—3次,它才会说“好的,为您转接人工服务中”……就像游戏关卡,得一层一层突破,才能见到最终的“大Boss”。

事实上,这并非她一个人的困扰。明明AI客服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可问题没解决,“先想办法解决了提出问题的人”。人工客服,在今天成了一种奢侈品。

客服,一直被认为是最容易被AI替代的岗位。高重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使它成为AI的天然“试验田”。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航空公司、银行等传统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原本依赖人工的服务,交给AI客服完成。

但问题是,AI客服真的能完全替代人类客服吗?

AI出现,先裁客服?

99元vs3000元——前者是某家AI客服供应商的月租价,后者是传统人工客服的月均成本。

该供应商向盐财经记者透露,一家电商老板在接入AI客服后,店里的客服团队规模从36人缩减至9人,“每年直接节省人力成本100万以上”。

当盐财经记者以电商商家的身份与其进一步沟通时,对方发来了一张详细的价目表,上面列出了不同价位对应的功能权限。

最基础的“个人版”售价99元/年,只支持单店使用,而且需要买家自行通过视频教程和操作手册配置AI客服的回应话术。销售人员更推荐记者购买“精英版”,“精英版的话我们是有拉群,有技术人员在群里随时解答”。如果想在多个平台开通AI客服,就要买更贵的“企业版”或者“旗舰版”。

不同价位的版本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权限/图源:受访者供图

这名AI客服供应商告诉盐财经,这款AI客服是附着在现有电商应用上的软件,能自动读取商品详情页上的关键信息,并基于用户提问智能生成对应话术,人工客服可自由选择最佳答案进行回复。

在人工客服下班后,AI客服依然能够继续工作。但每条自动回复都会消耗1点算力,类似于“点卡充值”,一旦算力用完,就要额外购买。99元,可充值1万点算力。

他举例称,如果店家每天接待500人,平均一个客人来回沟通4句,就要消耗2000点算力,99元能使用5天,平均一天19.8元,“一个客服团队1天的薪资远不止20元的”。

同时,记者还咨询了另一家科技公司,对方声称,他们的AI客服已经对接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接口,并结合自主研发的电商专属训练模型,几乎能承担大部分人工客服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设置了“自动转人工”的功能,商家可以自由设定何时由AI客服切换至人工客服,甚至可以取消人工,全权交由AI代理。

AI客服的“自动转人工”的功能

两家供应商都告诉盐财经,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商企业都接入了AI客服,就连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也表示,“很少能遇到没有AI客服的店铺了”。

AI客服市场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第一新声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研究报告》,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智能客服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已取得显著提升。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规模已达39.4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90.7亿元。

它的出现,让企业家们看到了“降本增效”的最优解。

2025年2月6日,一张据称是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02145.HK)董事长兼CEO吕义雄的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开来。截图显示,吕义雄计划对公司内部进行大规模调整,涉及多个部门裁员,其中,客服部门裁员比例高达95%,仅保留5%具备AI技能的员工。

2025年2月6日,一张据称是上美股份董事长吕义雄的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

随后,吕义雄在朋友圈作出回应,称公司并非大规模裁员,而是进行人员结构优化,以提升运营的科学性与效率。

此外,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银行客服人数首次下降至5.02万人,到2023年进一步缩减至4.17万人。

AI时代,科技正推动生产力范式的转变。正如当初机械化取代体力劳动,人们担心,今天的AI是否正在逐步取代脑力劳动?人工客服是否会像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工一样,在技术的洪流中被淘汰?

温柔的AI让人抓狂

被企业家视作“最强牛马”的AI客服,总是礼貌客气地回复着每一位来访者的问题,仿佛听不见电话另一端的咆哮。

“对不起,我没有听懂您的问题”。

齐茜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听到这个回答。第二天预订的航班被无故取消,高铁票也买不到,她需要尽快联系航空公司,找到一张回深圳的机票。但问题是,“完全找不到人工客服的入口”,而AI客服又总是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

“我当时觉得特别烦,第二天还要赶回去上班”,齐茜回忆道。拨通航空公司电话后,她被一个毫无感情的AI语音挡在门外。“它让我说出需求,然后它再给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等了一圈,它还是没办法解决。”

后来,她又想办法联系携程客服,一开始接通的也是AI客服,在一遍遍冗长的自助语音指引中,齐茜的耐心迅速消磨殆尽。直到她警告说准备去12315投诉,系统才转到人工客服,并和南航取得了联系。前后耗费了20多分钟,一个真正的人声终于从电话那头传来。

网友在社媒上发问: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替代人工客服?

“AI客服没那么智能。”根据艾媒咨询2024年发布的《中国智能客服市场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回答生硬机械、不能准确理解提问,是智能客服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三大缺点。

齐茜承认,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查询航班信息,AI客服或许能胜任,但一旦涉及紧急情况或复杂问题,AI的“温柔”只会让人更抓狂。

“它只是按照设定好的规则执行指令,但人的需求往往是多变的。”齐茜说,“AI客服不会听你的语气,也不会真正理解你的焦虑,它只是按部就班地给你列选项,非要你按照它的逻辑走。”

相比之下,人工客服虽然可能不够高效,但至少能够理解人类的复杂需求。“如果是人工客服,他能听懂我的语气有点着急,直接帮我查询最快的航班,而不是让我一遍遍地重复需求。”

终于在凌晨4点,齐茜通过携程客服改签成功。虽然人工客服也耗费了好几个小时才解决,但她觉得还是比AI客服更安心。

“我只是想要一个能听懂我的客服。”43岁的普通职员方晓曼也有类似的经历。作为一名经常网购和使用银行服务的消费者,她接触AI客服的场景更多。“有时候我只是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AI客服却非要让我提供一堆详细信息。但人工客服通常你稍微一说,他就明白了。”

方晓曼举了个买鞋的例子。平时,她只需要告诉人工客服自己大概穿多大码数,对方就能直接推荐适合的款式。而AI客服则会让她从尺码、品牌、鞋型一个个选项中筛选,最终推荐的结果也往往并不理想。

有时候太麻烦了,方晓曼也会直接放弃。“尤其在购买日用品或者保健品时,如果客服的回答不够专业清晰,我会觉得这个店不太靠谱,进而选择其他商家。”‍‍‍‍‍

“它永远不是真正的人”

AI客服越来越常见,浮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2021年,江苏省消保委针对48款App的客服服务进行了一项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曾遭遇客服难题,其中80%以上的人工客服都“藏得很深”,需要反复申请转人工才能接通。

还有上述文章提到的,商家可以通过系统自主控制转接人工的时机,有的甚至为了规避售后责任,干脆取消人工客服设置。调查显示,23.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或是遇到人工客服“踢皮球”现象。

隐私泄露,也是让消费者忧虑的隐患。

在采访AI客服供应商时,某企业向盐财经透露,所有消费者与店家之间的对话数据都存储在他们的服务器中,且不支持店家自行导出这些数据。虽然公司强调已采取“数据安全措施”,并承诺“不会随意应用这些数据”,但对店家和消费者而言,始终无法确定第三方平台是否会存在安全漏洞,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

这一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IT之家”报道,一名黑客“Gloomer”近日在地下论坛BreachForums上发布帖子,称自己入侵了AI平台OmniGPT,获取了3万名用户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以及3400万条对话记录。

齐茜也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泄漏,所以每次使用AI客服时,她都避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并坚持要求转接人工客服。她坚信,“人工智能无法真正替代人类”。

某次购物节前夕,齐茜计划在出差时换个新平板,担心发货太慢来不及收件,于是找客服催进度。

经过3次“转人工”的努力,终于接通了人工客服。齐茜在陈述诉求时,连发了好几个“哭泣”emoji,客服关注到了她的情绪,温柔回复“不哭不哭的哦”,承诺会“加油处理”。在结束时,客服还称赞她“人非常好,耐心又礼貌”。

相比于AI客服,人工客服往往更能察觉客户的情绪和需求优先等级/图源:受访者供图

虽然问题最后没有得到解决,但她的心情“反而没有变坏”。相反,她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知道苹果客服一直嘴甜,但这次真的太甜了!”

对齐茜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远比冷冰冰的AI服务要让她感到舒适,哪怕AI客服能被训练说出“甜言蜜语”,但它终究无法传递真正的情感。

AI接管客服,人们或许还抱有一丝侥幸,认为它只是替代了那些技术门槛低的工作。然而,现实远超想象。

“停止雇用人类(Stop Hiring Humans)。”在美国旧金山,一家AI初创公司Artisan用人类设计的广告牌,呼吁停止雇用人类。

类似的挑衅式广告还有很多,“人类已经过时”“AI员工的时代来了”“Artisans不会抱怨要平衡生活与工作”。

这家公司的核心产品Ava是一款由AI驱动的工具,Artisan宣称,使用Ava的成本比雇佣人类员工完成相同工作还要低96%。

这种激进的技术乐观主义正在蔓延,掀起了一场全球范围的“AI替代浪潮”。

去年《Euronews》报道,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对外宣布,AI助理将代替700名全职客服人员的工作。首席执行官也透露,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停止了所有招聘,过去一年,员工人数从5000人减少到3800人。与此同时,亚马逊、Charter等大公司也相继宣布了客服岗位的裁员计划。

从“AI取代部分人类工作”到“AI完全接管”。这不仅是客服行业的就业危机,更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变革。技术发展不可逆转,企业的降本增效无可厚非,但人类是否真的已经走向被淘汰的边缘?

或许,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AI是否会替代人类,而在于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不可替代的人性光辉。

正如齐茜所言:“AI永远不是真正的人。”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作者:乔悦,编辑:何子维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华泰期货赴江苏丰县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证券市场交易时间缩短30分钟为虚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