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
近期,随着上市公司发布年报,A股市场又掀起一波现金分红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A股共有362家上市公司公告现金分红计划,已发布分红方案的公司2024年度拟分红金额合计5026.4亿元,平均每家分红13.88亿元。其中,央国企是分红主力,银行业依旧是分红大户。此外,电信、能源、酒类消费品等行业上市公司分红金额也名列前茅。
谈及央国企是分红主力的原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是落实国有资本收益的要求、政策引导的响应、混改与市值管理的结果。国资委强调央企需“提质升级”,巩固重点产业竞争力,而高分红是优化资本配置、提升ROE(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国务院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央国企通过分红释放盈利信号,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同时,部分央国企通过分红还可以优化股权结构,增强市场流动性,为后续混改或战略投资铺路。
大额分红频现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爱美客(300896.SZ)、同花顺(300033.SZ) 、慧翰股份(301600.SZ) 、东鹏饮料(605499.SH) 、中国移动(600941.SH) 、中国神华(601088.SH) 、华特达因(000915.SZ) 、华利集团(300979.SZ) 、招商银行(600036.SH)、法拉电子(600563.SH)、福耀玻璃(600660.SH)等公司均大手笔分红。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24年度报告摘要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620亿元,同比下降9.70%。尽管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下滑,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年报显示,宁德时代董事会已审议通过2024年度现金分红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45.53元(含税),公司2024年度分红金额为253.72亿元,占净利润的50%。由于公司在2025年1月已提前派发54亿元特别分红,因此本次待分配的年度现金分红及特别现金分红总额为199.7亿元。
3月24日晚间,比亚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分红预案随之公布。据了解,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约120.77亿元,占其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0%。
在已经披露分红方案的上市公司中,中国移动、招商银行、中国神华的年度分红金额靠前,分别为535.78亿元、504.4亿元、449.03亿元。除招商银行外,其余两家均为国有企业。从拟分红总额来看,“中字头”公司是分红主力军,分红前十中也不乏“中字头”公司。
数据显示,在已公布的分红总额5026亿元中,银行业的分红总额最高,达到1174.7亿元。
由此可见,银行依旧是分红大户。以招商银行为例,公司2024年度分配方案为10派20元(含税),合计派现金额达504.40亿元。从业绩方面看,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派现金额占净利润33.99%,每股分红及分红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分红后,在上市23年来,招商银行累计分红金额突破4000亿元。
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分红情况来看,交通银行(601328.SH)同步披露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加上今年1月已派发的2024年半年度的股息,共分配现金股利281.46亿元,2024年度全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
记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不仅计划分红,还拟进行送转。比如深南电路(002916.SZ)分红总额为7.69亿元,公司拟每10股转增3股并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从分红占当期净利润比例来看,部分公司的分红很慷慨,甚至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仍然大手笔分红。以中国神华为例,受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影响,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383.75亿元,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和1.7%。在此情形下,拟向全体股东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26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金额约为449.03亿元(含税),这一金额占其2024年度净利润的76.5%。
记者发现,除金融行业,能源、电信以及酒类消费品分红总额排名靠前。
对此,田利辉分析,能源、电信及酒类消费品行业分红高是政策与市场驱动的结果,也是外资增持的反应,更是行业特性与现金流优势的展现。商务部提出“畅通外贸优品内销渠道”政策,推动消费潜力释放;能源领域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部分企业通过高分红回馈股东以增强市场信心。外资机构对周期类、消费类股票的加仓,可促使企业通过分红提升股东回报率,吸引长期资金持有。能源、电信行业属于重资产、高壁垒领域,具备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酒类消费品则依托品牌溢价和消费黏性,盈利波动较小,支撑高分红能力。
提前公布中期分红
上市公司分红与其业绩表现形成强关联关系。前述公司大手笔分红的背后,是稳健的经营。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2024年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中国平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
从拟分红总额来看,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不少是“中字头”公司。
比如,3月23日,中国石化(600028.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现金分红总金额368.78亿元,分红占净利润比率达到73.3%。同时,中国石化公布董事会审议并通过新一轮回购授权议案。据了解,2021年至2024年,中国石化回购股份金额累计86.35亿元。
作为AH上市的公司,中国移动2024年拟派发股息每股2.49港元,合计拟派发末期股息535.78亿港元(约合499.4亿元人民币),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2024年全年股息合计每股5.09港元。尽管增速低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2024年净利润为1384亿元,均高于其他两家。“2024年,公司派发的红利将首次超过千亿元,分红率约为73%。”中国移动表示。
记者也关注到,在已公布的2024年报的上市公司,由于存在盈利能力不足、资金需求大、公司战略规划原因,也有未分红的情况。
比如上实发展(600748.SH)年报披露,经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24年度公司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亏损2.9亿元,母公司亏损9495万元,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20.98亿元,公司本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润为20.03亿元。
谈及2024年度公司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原因,上实发展表示:“2024年度,公司所处房地产行业处于止跌企稳的调整期,对公司主营业务影响较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叠加公司因前期风险事件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及后续应对相关证券虚假陈述诉讼等工作,公司内部也处于落实整改及风险应对处理的修复期。”
记者注意到,为持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稳定分红预期,一些上市公司还提前对2025年中期分红做了规划和安排。
3月13日,亚翔集成(603929.SH)公告显示,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于2025年中期对2024年度剩余可分配利润进行现金分红的议案》。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拟定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0元(含税),分红总额为2.13亿元。
在田利辉看来,企业承诺中期分红及多次分红能够平衡股东回报与资金需求,可以响应监管号召与市场趋势,也能更好满足外资偏好。企业若现金流充裕,中期或多期分红可缩短回报周期,提升投资者信心。而且,证监会提出“完善分红机制”,财政部要求“大钱大方”保障重点支出,政策导向一直在推动企业提高分红频次。另外,海外投资者重视稳定分红,多次分红可吸引长期资金,如外资持股的化工、电子行业企业更倾向高频次派息。
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无论是分红频次还是分红规模,A股上市公司分红行为较往年有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分别为1.23万亿元、1.32万亿元、1.53万亿元、1.92万亿元、2.13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合计分红10.37万亿元。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作出要求。比如,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央企的市值管理目标、实操路径、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意见》共九条,其中特别指出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推动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规范减持行为,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积极实施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等。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在新“国九条”下,分红机制已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全A分红稳定性、股息率、分红比例的提升,全A资产对于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也将逐步改善,未来分红规划的发布对公司分红稳定性、分红比率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参考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来选股?
对此,田利辉建议投资者应注重持续性和稳定性、分析公司财务健康状况、明确行业特点和清晰政策动向。投资者要选择那些具有持续稳定分红记录和分红战略清晰稳定的公司,而不是单纯追求一次性高额分红的公司。而且,要确保所投资的公司在支付股息后仍能维持健康的财务状况,避免因过度分红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此外,应该明晰不同行业的分红能力和倾向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对于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田利辉建议,可优先选择能源、消费等现金流稳定且受政策支持的行业,也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因为它们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股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