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万的Home Bar,我决定转让了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玛丽奥,编辑:陆一鸣,题图来自:AI生成

Home Bar,堪称一项当代年轻人的伟大发明。这种“家庭酒吧”的地点通常就在主理人自己家里,或一些居民楼和商住两用的公寓,主打一个为陌生人提供共聚空间的社交场所。

自去年以来,Home Bar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短短几个月就涌现了数百家。它拯救了不少想喝酒但社交能量有限的“i人”,让大家可以毫无负担地挤在陌生人的沙发上,享受专属的精神避难所。

与此同时,Home Bar也让很多年轻人实现了开酒吧的梦想,最低只需要投入几万块,就能把小店开起来。有人把它定义为“草台班子”,也有人觉得它是最适合年轻人第一次创业的好生意。

一年过去了,Home Bar的热度仍在持续,第一批入局的年轻老板们怎么样了?我们和三位开Home Bar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在客厅开启居家微醺版本的故事后,有人顺应潮流,也有人激流勇退。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开Home Bar第一晚,全员半夜找猫”

主理人:阿达

我为什么开这个Home Bar?因为我被一家做AI的公司裁员了。拿到人生第一桶金——失业赔偿金后,我觉得一直打工也不是办法,与其一切从零开始,还不如我现在就创业。

我的一个合伙人是我的调酒师朋友,他本来也在酒吧工作。跟他聊了这个想法后,大家一拍即合。因为要开这个Home Bar,我把之前的房子退租了,直接搬到了开店的地方住。

Home Bar的设计其实很简单,我对它的定义就是“草台班子”。我们选了一个复式公寓,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手搓”的,一开始想亲自把墙刷一遍,但发现刷不平,请了半天师傅他也不愿意过来。后面我们就不刷墙了,只给一面墙装了一个隔音棉,买了懒人沙发、冰箱、投影仪和酒,再拼装了一个吧台。

不管有没有客人,我们的活动是没有停过的。比如我们有一个很抽象的合作方叫“羊尾协会”,就在我们这里发起了全广州第一档“羊尾简史”沙龙。

和“羊尾协会”的一次愉快合作。(图/受访者提供)

我觉得我们的场地可以包容这种抽象的活动,很多乱七八糟的选题,虽然不会像学术酒吧那样形成一个系列,但“允许表达,允许分享”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基调,或者说这是我们跟其他Home Bar最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还做过“非正式会谈”,就是每期会有一个话题,可能有一些对立面,比如“AI是平权还是集权”“你是否接受开放性关系的存在”等,一看就很形而上的东西。还有“有趣人生分享会”,上周是一个动画导演分享去种地的故事,这周是一个女生分享全球旅居的故事。

开Home Bar以来,最难忘的是去年9月2号正式开业那天,因为我们家养了两只猫,那天晚上有客人在门外抽烟,忘记把门关上了,其中一只布偶猫就跑出去了。那天大家喝得有点上头,于是所有客人陪着我们在整栋楼找猫,从15层的顶楼一层一层往下找。一直找到第二天,才发现小猫跑到一家宠物店“打工”去了,很好笑。

那天晚上的客人,后来将近一半都成为了我们的常客。有客人跟我说,其实那天晚上的活动也没有很特别,但是半夜找猫的经历太有意思了,让大家印象很深刻。

失而复得的猫猫。(图/受访者提供)

我觉得Home Bar和普通酒吧最大的区别在于安全感。比如你去蹦迪喝多了,可能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像我们这种,第一个是轻易不会让大家喝多;另一个是即使喝多了,大家都会看着,躺到天亮都没问题。

之前有一个客人,她喝多了之后非要打车回去,也不跟我们说到家没有,我就很担心,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滴滴司机,才得知司机正把她送往机场,跟这个女孩子的家是相反的方向。

我就跟那个司机说,你必须帮我把她送回来。经过各种沟通,司机把人送回店里了,我们确保她真的清醒之后,才让她打车回去。后来那个女生也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打车到机场。

你想,那种几百上千人的蹦迪场所或酒吧,肯定不会承担这种义务的,会觉得你离开了我这个店,(之后的事)你自己负责任。

小的场子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个客人。(图/受访者提供)

如今,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分开的,因为有一些朋友喝到两三点,或者聊嗨了聊到三四点,就会在大厅的沙发上过夜。我自己是能忍受,但我是跟女朋友住在一起,她的困扰更大一点。

最近我们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再做一个共居空间。其实跟开Home Bar也有关系,我们发现很多人真的会把这里当作一个栖息的地方,所以也跟一些朋友聊过,说要不要住在一起,像《爱情公寓》和《老友记》的那种概念。但是可能跟Home Bar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会有些规定,晚上11点之后就不能大吵大闹。

父亲突然离世后,我决定转让Home Bar

主理人:苏苏

我开这个店是很随机的一个事情。我当时在北京工作,特别不开心,刚好那段时间听男朋友说,他去体验了珠海新开的一家Home Bar,感觉是不错的项目,投资比较少,也比较新,因为它主打的就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我想,如果下班以后,能和不认识的人聊聊天、哪怕坐在一起刷手机也挺不错的,所以直接就离职了。我是新疆人,当时我们简单做了一下调研,发现除了乌鲁木齐之外,其他省会城市都已经有Home Bar了,所以我们立刻回到乌鲁木齐。直到我开店之前,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别家的店,全凭自己的想象做的。

刚开店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比较焦虑的状态,因为我的Home Bar在写字楼里面,是纯线上引流,所以我白天需要做很多运营和沟通的工作,发很多帖子,手机基本保持一直在线、不停回复信息的状态,还要剪视频。到了晚上又要开店,从晚上9点开到凌晨4点,回到家洗完澡可能就五六点了。

开Home Bar也是体力活。(图/受访者提供)

所以前两个月做得非常辛苦,很多工作量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我觉得开Home Bar是一个特别需要好的身体和体力的一个行业,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尤其是陪客人互动的话,要投入很大的情绪价值,要带他们去做游戏,还需要调动气氛,帮他们拿杯子点酒等等。

我是95后,已经快30岁了,差不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就有点熬不住了。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发酒疯”的,比如有一个客人,来的时候穿了一身西装,梳着一个油头,但是走的时候非说我们把他1万多块钱的羽绒服搞丢了,要打电话报警,一直骂骂咧咧,还躲在我们的卫生间里把门堵住,在里面狂吃我们店的小零食。

我们也没什么办法,但就在我们等警察来的时候,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发现这个人从楼道的安全通道逃走了,原来他闹这么大一出是为了逃单,并不是什么羽绒服丢了,也不是喝醉了,就很奇葩,还把我们拖到了早上6点多。我想说,如果只是不想付钱,你不如直接跟我们讲,这样我们还能早早回去睡觉。

开Home Bar常常要熬通宵。(图/受访者提供)

在刚开店的那段时间,客人不是很多,大家可以有一些比较深入的聊天,后面客人多起来后,反而没有办法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环节。

这也是我最近在反思的一个地方,现在很多生意相对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店,其实都在做交友属性更强的活动,这个和我做Home Bar的初心是有一定偏离的,我比较想做大家可以有深度交流的地方,但这确实也是市场的现状。

现在,这个店基本月入3万,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Home Bar算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意,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因为传统行业留给年轻人的机会是很少的。

苏苏和提前到店的客人一起看《老友记》。(图/受访者提供)

但是我可能不会再继续做下去了,想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人转让这个店,一是身体的原因;二是我不能再继续待在一个不适合的行业里了——在今年春节,我父亲突然脑出血去世了,他的离世让我对人生有了很多思考。

我毕业之后选择创业,我爸爸其实是不太愿意的,他觉得女孩子创业太辛苦了,希望我能有一个比较稳定、体面一点的工作。他突然不在了之后,我没有了对抗和逆反的对象,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要完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且,因为春节时店里生意很好,所以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店里,就导致我跟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当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如果我没有创业,没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可能最后就不会是这样一个结局。所以基于种种原因,我对这个店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感受,比较确定我不会再继续做这个行业了。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不好,而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可能不会在这里了。

“现在是从1复制到10的阶段”

主理人:Eric

在开Home Bar之前,我本身是研三在读。Home Bar的起源在上海,我就去那边把做得最好的五家全都跑了一遍,回来之后就开始筹备团队。

我们当时是以最小模型测试来做的,就是在民宿和朋友家里面做头一个月的活动,想测试一下:这个模式在上海可以,在长沙是不是同样也可行?假如它不能被本地市场接受,那就不太OK,因为成本会折进去。

我的合伙人是之前微信加的一个朋友,当时他发朋友圈说想去爬山,然后我们就第一次碰面了。在爬山途中,我听到他们说想开一种社区的小酒馆,我就说听起来会亏钱,没什么特色,就给他们建立了这个模式,然后我们就一起跑模型、租地方。

我们最早一个店花了近3万块钱就开起来了,但当时比较简陋,在长沙也没有什么竞争,简陋点也OK。我亲自盯的装修,桌子和椅子的螺丝都是和小伙伴一起拧的。

我们这边是重社交,就是让大家都可以交到朋友,这是我们的宗旨,就是你过来玩不只有酒精,酒精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催化剂。

我们Home Bar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会有一个环节叫“关键词自我介绍”,这是我们设计出来让大家能够更熟知彼此的环节,就不只是单纯的酒桌游戏。所以我们这边很多人都会成为不错的朋友,甚至也可以谈到恋爱,我们这里谈恋爱的几率真的非常高。

最难忘的一个夜晚是在3月初,我和另外一个股东的生日离得比较近,我俩就一块儿过了。在饭局上,我们喝了一斤白酒,喝完之后我们就去了店里。当晚,我们所有合伙人无一幸免都喝多了。那天晚上11点多还停电了,但是我们在店里一直打着手电筒唱歌、弹吉他,玩了三四个小时都不舍得走。

最棘手的事情就是有时候客人喝多了,一些人会没有分寸感,骚扰到别的客人。这时候我们肯定要冲出去保护别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好在我们基本都及时制止了,或者是比较巧妙地将这个事情扼杀在摇篮里面。

在研一的时候,我进到一个银行里实习,有机会参与了一个露营基地的项目,在里面学习了蛮多东西,比如线上怎么做、线下怎么承接、然后各个板块如何去平衡、如何处理各个股东或者是项目里面人的关系。

这对我开Home Bar是有帮助的,毕竟一个项目是从0开始,然后跑到1的阶段。我们现在应该是从1复制到10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技能。

我们目前是6家店。最快的一个店,基本是两个月就回本了。我们一直在复制,还蛮顺利的,营业额最多的一个店一个月可以跑到8万。

Home Bar一定是门好生意,因为投资门槛低,成本相对少,也可以从中衍生很多机会,比如我们的小程序是团队的人自己写的,我们可以通过Home Bar去做社群的生意,还接了很多活动合作,比如有个店跟咖啡店联营了,让我们的成本更低、业态更丰富。我们还接了一个酒店合作,去办一个明星演唱会的After part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玛丽奥,编辑:陆一鸣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天宸国际社区合院别墅2025最新房价_在售面积(户型)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