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超90亿!国产奢侈品牌如意走向崩溃,国风当道为何仍难成气候

网购已经是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想要购买国外的商品也早已不是难题。因国民经济水平提升而改变的消费模式,使越来越多人热衷于购买奢侈品。

有官方数据称,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现低迷的态势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反而在增长。

国外的奢侈品牌很成熟,爱马仕、GUCCI、LV都是被人熟知的老牌奢侈品,国人通过代购或海淘就能轻松购买。其实我国也有自己的奢侈品牌,其一就是被称为“中国LV”的山东如意。

但近几年来,如意似乎变得“不如意”了。

一、如意帝国的建立

如意集团的创立其实不容易,它的创始人邱亚夫带着如意集团几经沉浮,起起落落。

邱亚夫白手起家,他起初只是个在济南纺织厂做工的工人。在工厂的几年间他不断进取,做到了车间管理员的职位。可是,不甘于此的他又去到了西北纺织工学院学习。毕业后,邱亚夫接下了濒临破产的如意毛纺织公司,改名为如意集团。

在国内市场推出了创新的纺织品后,具有远见的他决定开辟国外市场。他四处寻找国外厂商合作,又投资升级新设备,研发出了更先进的“如意纺”。此纺一出世,便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如意集团不仅打进了国际市场盈利翻番,更是从低档货走向了高端产品。

如意集团在成功转型后顺风顺水。

它参与了爱马仕等海外奢侈品的生产线,展现了不俗的实力。此外,如意还与其它三大奢牌并称为四大奢侈品制造公司。走上云端的如意开始全球收购,不但把40多个品牌收入囊中,而且出天价收购日本瑞纳,这让如意名声大噪。

二、转瞬即逝的辉煌

享受到了奢侈品带来的红利的如意野心逐渐膨胀。虽然想要国产奢牌跻身国际行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

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的如意不满于现状仍想大肆扩张,继续收购计划。可惜,收购过于冲动,那些奢侈品牌没有给如意带来理想的盈利,反倒把它拉入了债务深渊。通过发债券、贷款来收购子公司的如意拿不出钱还债,一下慌了阵脚。

如意帝国拓展失败的原因很好解释。

众所周知,收购和投资都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和前期考察,这个周期会比较长。如意却被取得的成就冲昏了头脑,在全球疯狂收购,只要是奢侈品牌都想招致麾下。然而投出的大量资金使得它运转不周,大量到期支付的债务无法偿还,甚至背上了失信的称号。

三、跌落神坛的如意集团

面对着公司只亏不盈和巨大的债务,如意想要继续打造奢侈品帝国的愿望恐怕是无法实现了。据2021年如意公开的季度报告显示,仅仅是前三季度就亏损了4000多万元,同时,还欠有近400亿的债务。

如意集团因还不起债务,而且属于逾期不还,被法院强制执行多次,目前无法正常运营下去,子公司们也纷纷宣布破产。2022年5月,山东如意集团成为被执行人。近期青岛市人民中级法院又发布了悬赏通告,将对邱亚夫和山东如意转移财产进行奖励。

如意集团的神话估计要告一段落了。

曾经的落魄纺织厂一步步成长为奢侈品巨头,在世界上名盛一时,而如今又跌下神坛,成为了历史。这样的起落无法不叫人唏嘘,但更重要的是国内品牌要吸取教训,切莫步其后尘。

四、如意落幕后的思考

一个公司的发展就像种秧苗,切忌揠苗助长。如意有野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忽视了客观因素和现实情况。它没有节制地收购和吞并,就如同“暴发户”,再加上经营不善,公司必然会走下坡路。

这告诫同行,收购不是买东西这么简单,必须三思后行。

狂撒钱财收购不是彰显财力的做法,而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现。收购前也应该多方面考量是否适合本公司,发展前景是否良好,否则只会成为吞金的拖油瓶。

如意能够做大做强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初期,它对产品的创新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使它领先于同行。自主竞争力在当今市场很重要,要屹立于市场就必须有独到的技术和核心科技。“如意纺”就是如意集团能突破瓶颈的制胜武器。

结语

如意集团的奢侈品帝国梦要破碎了,但是我们坚信还会有无数个优秀的国内奢侈品牌涌现。希望它们都能吸取前车之鉴,稳扎稳打地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国风定能吹进国际市场,再次掀起一阵浪潮。你对如意集团的陨落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C919成功试飞,俄加多国颁发适航证,2000多亿的空客订单退不退?

融创多楼盘停工!150亿入股乐视、632亿接盘万达的孙宏斌怎么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