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房企都可能暴雷,除了融创!”这充满自信的发言仿佛还掷地有声。当多地楼盘进展不顺,港股停牌已逾三月,频频申请内债展期,监管账户资金挪用总部之时,孙宏斌却迟迟再未现身。
融创,到底怎么了?曾经遭受牢狱之灾、败走顺驰都能逆境重生的孙宏斌,这一次还能重新来过吗?
一、踌躇满志却身陷囹圄
出身寒门的孙宏斌在清华硕士毕业后,放弃了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铁饭碗,进入了联想。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不到两年便从一名普通职员破格提升为企业部经理。掌管着18家分公司的孙宏斌常满脸的春风得意,但他却忘了——联想,并不是他的天下。
意气风发的孙宏斌锋芒毕露,很快拥有了一大票年轻的追随者,但一山不容二虎。初露锋芒的孙宏斌因财务问题被带走,等待他的是长达五年的牢狱之灾。这对于一个刚入职场不久,踌躇满志的青年人来说,可谓是毁灭性的灾难。
不满周岁的儿子见不到父亲,事业停摆,失去了自由。而立之年的孙宏斌没有获得命运的垂青,却也没有因此丧失斗志,痛定思痛,起誓不再涉足IT业。
二、进军地产遂创办顺驰
刑满释放的孙宏斌第一时间找到了曾经的伯乐柳传志,反思了自己当年的年少轻狂,并诚恳认错,与之畅谈进军地产业的打算。彼时的两人,早没有了当年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重逢一杯酒,一笑泯恩仇。
孙宏斌如猛虎扑食般进军地产业,柳传志毫无保留地相助更是如虎添翼。他创办的顺驰短短几年就威震津门,一跃成为天津地产业龙头。销售额一路狂奔的顺驰狂揽地皮,缩短房地产开发周期,在京沪开设分部,震荡了全国的房地产市场。
为了缩短交付周期,不断提升成本,顺驰巨大收益的背后,早已千疮百孔。满怀自信的孙宏斌要超越所有房企的宏伟蓝图,还没来得及实现,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收紧,顺驰资金链断裂,债台高筑。不服输的孙宏斌也不得不出售股份,以换取再战的筹码。
三、黑马战死便放慢脚步
接连两次的打击让孙宏斌明白,商场如战场,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讲究策略。
凭借融创中国再次翻身,大肆购地、并购,融创成了业内有名的“接盘侠”。在旁人眼中,孙宏斌似乎仍是那个不长记性的激进分子,但他自己心里明白,这一次他懂得了看清道路再落脚。
吸取之前顺驰扩张过快的教训,融创盯准一线城市,专做高端楼盘,做到了高档住宅和商业、物业的融合开发。房市的再次遇冷,也没有给西山壹号院项目造成太大损失,这让孙宏斌尝到了甜头。随后的几个项目,都以最高单价拿下了当时北京市场的“地王”。
2010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孙宏斌凭借优质地块,让融创在香港成功上市。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使人到中年的孙宏斌,再次迸发了如青年般的冲劲。
桀骜不驯使得孙宏斌的人生两次坠入低谷,但也同样凭借着这一点,他又重回顶峰。
四、投资失利却死心不改
融创营收突破千亿,赚得盆满钵满的孙宏斌,不甘心只做房地产业的大佬。融创收购的大手伸向了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哪知150亿收购的乐视,给融创埋下了颗大雷。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确实,曾经两度浮沉的“地产硬汉”,只有在提起贾跃亭和他的乐视时,也不禁落泪。只是这泪或许更多是悔恨。如果他知道融创五年的利润会被乐视亏空,会否在初遇贾跃亭时,稍加掩盖那份豪情?
或许乐视亏损的上百亿对于当时的融创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落泪后的孙宏斌向我们展现出了他的“铁汉柔情”。623亿接盘万达旗下包含文旅、酒店以及海外项目,融创做起了“诗和远方”的文旅生意。
但时势造英雄,房地产行业的规则早已悄然改变,随着政策的规范化,房产市场趋于理性,红利期褪去后的地产行业正逐渐失去生命迹象。而投身旅游业更不是明智之举,这一产业本就重资产且回款慢,借钱搞旅游,终于拖垮了融创。
小结
申请内债展期,规避违约风险;境外支付逾期,遭遇债务违约;持续积极自救,股价仍然下滑。近期有关于融创的消息都离不开资金问题,曾经豪掷百亿买买买的孙宏斌却早已销声匿迹。融创在一次次的重压之下早已难堪重负,房地产大势已去,想要依靠激进的做法,逆天改命,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