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方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并声称该法案是为确保美国保持领先地位,协助美国赢得21世纪的经济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法案后,芯片股就暴跌。所以事实真的不能如美方所愿了,而且还很容易得不偿失。
一、法案主要内容
美国的芯片制造能力从1990年占全球的总量37%下降到12%。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芯片法案号称是是一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资美国的机会,该法案整体金额达2800亿美元,分5年执行。
为了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在芯片法案中对本土半导体的生产及研究提供527亿美元。其中“美国芯片基金”得到的资助就高达500亿美元,还有25%的投资税收抵免。
足以可见在美国布局半导体中,芯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资金和政策,美国政府还在技术上扶持企业。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一改以往传统的模式,现在是在美国投资,在美国研发、在美国制造。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计划向美国的本科、高中、中学甚至是小学普及与微电子学相关领域的知识。此举意在为下一代的工作奠定基础,足以可见重视程度。
二、芯片法案有何意图
每一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还影响着汽车、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芯片慌”的问题暴露出芯片供应链的短板,所以芯片法案在两党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美国深知自身已无法试图在半导体领域再创曾经的辉煌,只能搞四方联盟,即是组建由日本、韩国、台湾组成的CHIP4联盟。
意欲阻止芯片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此达到来孤立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目的。
有专家表示芯片法案核心目的是提高美国的芯片制造产能与研发能力。但巨额的补贴并非“免费的午餐”,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
但由于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强劲的对手,如三星、台积电等制造巨头在中国都有制造基地,很明显这是逼迫外企将先进制造从中国转移到美国。这是美国一贯傲慢的态度,想让经济全球化服务于美国。
可事情未必能如美国所愿,三星在西安的内存芯片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闪存芯片就占三星整体产量的42%,所以韩方对此就一直持谨慎态度。
毕竟美国的芯片制造成本比亚洲高出太多,芯片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有持续的人才开发和资本投入。美国也许有大量设计芯片的人才,但却没有制造芯片的能力。
如果芯片企业选择美国建厂,不仅包括成本因素,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研发成本。
加上文化环境,美国工程师与工人的纪律性与行业要求并不匹配,不是所有人都有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的。
虽然说《芯片法案》看似条件优厚,但法案通过后什么时候可以拨款,芯片巨头们是否真的愿意到美国建厂,这都是未知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参议院就称这是给微芯片行业的空白支票。
三、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一直十分强劲。在2022上半年,芯片进口额超过了1.35万亿美元,这个数值超过了进口的石油价值额,芯片成为我国进口第一大商品。
所以在美国芯片法案的影响下,不免会影响一些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从而削弱中国获取国际资源的能力,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来说,芯片法案也许在短时间内会遭到负面影响。
不仅减少了与其他先进技术的互动,也会提高在技术方面的交易成本,发生设备涨价甚至是缺货的现象。
芯片法案带来的不仅有危机,也可以是转机。当国外市场很难提供芯片时,也给国内市场提供契机,国内厂商也能得到更多的采购份额。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长周期的领域,当供应链危机的逐渐化解,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与持久动力将大大增强。从长远来看,该放鞭炮的还真是中国。
结语
美国的这种违背市场基本规律,损害别人正当发展权益的行为,只会损人害己,破坏全球芯片的供需平衡,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但任何限制打压都不能阻止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在芯片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美国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