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惠英红逛Outlets”的话题意外冲上热搜,没想到,这回不靠角色火出圈的影后,也能这么有意思。不需要刻意制造“美丽”,只是松弛清淡地,感知着、关怀着生活的一切,就已经很击中我了。
从前拿影后、上颁奖台、拍杂志,大家只觉得惠英红就该是想象里“可贵”的模样,但这回买东西也要货比三家的“土味”,不够“高级”的烟火气,总让我禁不住想,或许女明星们“高级”的另一条出路,应该就是像普通人一样的。
看她在Vlog里头因为买到钟爱皮衣的“骨折价”而欣喜、毫无架子上菜市场买菜、分享煲靓汤技巧······无需精致感加持,用心生活的“实惠人生”,照样很迷人。
偶尔还是能看到网友给她的评价,说女明星逛Outlets、用不知名的东西“好廉价”,但反过来看,这不也是她的一点透彻与反转魅力么?
“惠英红”这三个字就像是一场迟来的网络冲击,推翻着从荧幕到现实的虚荣焦虑,也在推翻着对她自己形象的刻板。
讲真,看惠英红的Vlog是没有荧幕距离的。她是没想过给自己设限的人,当然也不会困在流量的人设中。绝大多数的露面,其实都很戳我。
她聊保养秘籍,是洗米水、自制麦片面膜搭配养生头牌炒饭;谈火出圈的“爱做饭”形象,不是想转行当博主,只是疏解压力的一种方式罢了;谈入行拍戏,最开头、最强烈的心愿其实没那么理想化,就是想挣钱、脱贫。
谈到自己的相貌,她甚至在杂志采访时毫不犹豫地讲:“出道这么多年,从没人发觉自己的美。其实多少是有些不甘心的。”她一直感知得到自己的特别闪光,所以甭管别人怎么评价,她仍会为自己独有的漂亮气质而动容。
拥有这种自我感的惠英红,当然是美的。但聊起她,我不会想到用“女神”这类词、这种标签。
总觉得那些美丽的描写都太单薄了。女神是人造的,但她的劲儿,是来自皮壳底下的“实”,是一种清醒的底气,不仅是真实过日子的勇,还有不那么在乎体面,不那么用力的松弛感。
这其实是很难得的。毕竟,这年头就连普通人的社交都不可避免地陷入“比较”的精巧怪圈中,但惠英红像一种善意提醒,她的“实”,是比起向外索取,更想向内探索。
她不赶流量,不追热搜,看起来毫不费力就流畅过活了大半辈子,但其实每一岁都在修剪自己的人生。
从三岁走到现在,家道中落当过乞丐,也做过红透半边天的“武打女星”,拿了大满贯,也经历过无戏可拍的惨淡期。
捷径是不存在的,恐惧、遗憾,肯定也有。但她同样心底清明:“虽然失去了童年的东西,但也得到了一些眼界,一生受用的东西。”惠英红从来都不像是一个矛盾体,而是更直接的“投手”。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当武打片的光辉走到末尾,“打女”没戏路了,她便扭头朝向文艺片看去。可当时电影界的人哪能想到,那个一身“硬净”的武戏女星,也能演出《心魔》里空洞、情绪细腻的单身母亲?
后来,《心魔》为她捧来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没有人再聊惠英红不能演哪一类的片子了。她的出现,也改变了好些文艺片中的女角色形象,令她们的故事,不再只是清新的爱情片,而也可以是更深入探讨自我、寻找内心世界的女孩戏。
但最让我折服的,还在于她的美同样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体恤。
看过一个采访曾和她聊过一个话题,问:“作为老戏骨,会不会觉得娱乐圈是个混乱的地方?”她坦坦荡荡答:“从不这样觉得,因为自己行得正。”话语间,又聊起她从前在湾仔看见的女孩们,因为从事“吧女”,所以在她们身上总是凝聚了好多偏见,但在那个大环境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她看人、看事与物,都是立体而开阔的。这些“实在”的视角,也是惠英红真实魅力的重要部分。她演戏,从不追求大女主,反而偏爱那些不常被瞧见的女性群体角色。
在《心魔》中,她演单亲妈妈,但不只是单纯演声嘶力竭的扮相,而是呈现一位失去情感寄托的单身女人,在对儿子控制欲下的孤独、无助和血骨爱意。她把日常对生活的感知和情绪流动都融入到角色中,所以即使是小人物,也很有戏。
而在《幸运是我》里,她演患有认知障碍的中年妇女“芬姨”。她记性差、生活窘迫,但惠英红没有只顾着描绘一个人老去又得病的颓丧,反而展现出她独自活着的坚韧,以及面对冷感生活仍可滋生的温柔。
甚至在最近新上线的《我的非凡父母》里,惠英红又演了一个盲人母亲。实在感叹,她演那些深刻的女人,都不是住在大房子里的职场精英,而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她敞开了底层女性的灰色一面,可能致郁、残酷、有瑕疵,但毫无疑问,她的角色也让观众对那么多不同命运的女性有了深一层的观察和思考。
总觉得,她的“实在”气场中,最大的一点就是“不怕”。也许是经历过低谷,她从不介意被人“揾笨”。但凡有新人需要帮忙、需要引荐,她每回总愿能多给一些机会。
年龄焦虑在她身上也丝毫不奏效。每当提到变老,她都说觉得变老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她可以很坦然地接受身上的褶皱及岁月痕迹,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变老的,这本是一种幸运”。这种松弛,让她61岁时走上秀场,也还是有种清冽的少年气质,美在骨里。
说起来,无须用力的“实在”魅力,其实75岁的尹汝贞,同样拥有这种云淡风轻。可以说,从很早前,她的有趣、舒松就已经击中我了。
虽然工作上考究是出名的,但私下的她,倒真不爱什么名贵的时髦,总是喜欢穿舒服的衣服,拎个包,踩上匡威鞋,就能过好一天。
上《意外的旅程》时,开头还在拍她穿好晚礼服站在颁奖台上,下一秒就偷偷溜回宿舍吃泡面。
在镜头前,舒服是最重要的,穿睡衣也没关系,头发乱一点也无所谓,碰到不想继续的事,想放弃就放弃,“退堂鼓艺术”也打得自如恰当。她宽容自己很多,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手语做错了,吐吐舌头,也就随它翻篇吧。
尹汝贞和惠英红两人的共通点,是都很有“翻新”的力量——把那些苦味的生活拆开重组,再形成了对他人、对女性、对自己的体恤。
总是很迷恋这样一群,自在地过着自己“实惠人生”的女人。即使是别人看起来“不够体面、不够精致”的生活,但她们的实在、波澜不惊,无须什么加持,寡淡本身就有着惊艳的力量。
实在不想这种真实只活于某个年代。说到底,学会在旅途中抛掉“虚伪的精致”,倒也是一种难得的生活哲学。